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了“金刚钻” 好干“瓷器活”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计算机学院“周立功3+1实验班”的学生正在饶有兴趣地上“电脑鼠走迷宫”的实验课。 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更让同学们增加了就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图为面对企业招聘人员的提问,技高一筹的毕业生应答自如。 师生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现场测试。 曾获得过多项科技竞赛奖的周毅(右)、何汉卿(中)、王凯超3位同学在招聘现场信心十足。 指导教师身先士卒,带领学生奋战在科研一线。 备战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在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二氧化硅薄膜的厚度。

   ■杨乐 本报记者 秦明/文 樊世刚/摄

  

  眼下,正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季,各种招聘活动此起彼伏。为了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大学毕业生们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何汉卿却显得十分轻松,找工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寒假前,他已收到多家企业的录用通知书。何汉卿自信地说:“是在大学期间参加的科技活动,增加了我的就业砝码,让我在每次应聘中脱颖而出。”与何汉卿有着相似经历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凯超,已成功签约到创维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上学期间,王凯超获得过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陕西省二等奖。

  “过去我们培养学生,都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项目。现在我们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以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线,使得科研的要素成功进入学生培养模式中,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一大批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了研究课题、科研项目和独立完成小科研的机会。”西安邮电大学校长卢建军向记者介绍。

  如今,西安邮电大学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相结合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电子工程学院教师赫建国的项目组,就吸引了十几位本科生参与。“竞赛的赛前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接触当前新技术的环境和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机会,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当前社会的需求。科研经历让学生开扩了眼界,教他们学会做事,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都很好,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上手特快。”赫建国说。

  同时,学生如果有了创新设想、创新作品,也可以通过技术升级转化为教师科研的一部分。2009年,李梦凡、张祖厚、吴磊等同学,与指导教师赵小强一起设计了“江河湖海水质远程分析科学决策智能化环保系统”,这一项目先后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的立项资助,并在西安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东风仪表厂得到了实际应用,开始为社会服务。

  学校还与国内外著名电信设备供应商联合,建成“现代通信教学实验网”,作为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和运营相似、技术同步的软硬件环境。为帮助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西安邮电大学还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专项资金。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基金的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科研训练,从收集资料、申报课题、项目策划、论文写作等均独立完成。学校则从立项、期中检查和结题工作方面,对课题进行严格把关。

  “十一五”期间,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申请科技立项作品有881件,立项669件,累计参与学生约4400人次,参与教师1000人次;“挑战杯”校内竞赛申报作品共计457件,获省级以上奖励54件,获奖学生约324人次;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等科技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98项,获奖学生1320人次。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也逐年提高。在教学中坚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这项改革,已成为帮助大学生成才的有力举措。

  摄影专刊第673期



/jiaoyu/zatan/2019-07-25/965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