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年年的长大,不知不觉间已经经历了12个中秋节了。每年,我们都会回到奶奶家,和爷爷奶奶,姑姑姐姐过中秋。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就是在中秋。听完故事,小小的我便开始了止不住的疑问:嫦娥是什么样子的?广寒宫在月亮上的哪里?玉兔会不会说话?这些问题大人们都一笑了之,可我并不满足于这种敷衍似的答案。我仍旧自己纠结于这些问题。
后来大一些了,知道了天文望远镜,便趁爸爸妈妈外出的时候,学着天文学家的样子,从那个小孔里向外瞧。当然,我看不出个什么门道,这件事只好作罢。不过,关于对月亮的遐想,却没有止住。
上了小学,听到了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知道了月球上没有广寒宫,没有玉兔和嫦娥,没有那棵月桂树,便停止了这种无边无际的遐想。后来想想,又有点怪老师,这样科学的解释,好像一双大手,用力地将我仅剩的童趣扼杀了。于是,每年的中秋便只是吃月饼,和爷爷奶奶聊天。而对于月亮的遐想,便从此不见了踪影。
月亮依旧是那样皎洁、明亮,几千年前的今天,也许苏轼正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清丽诗句,也许武则天正因成为天后而狂欢,而几千年后的今天,月亮皎洁依旧,变了的,是我们。
中秋之月,是那种团圆的圆,是那种月饼的甜,也是一种相思的苦。而我所爱的,就是这中秋之月,它皎洁,它明媚,它亦凄凉。
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
初一:史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