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声音的产生 > 正文 | 返回 打印 |
|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①凹坑的出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冰雹从天而降,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③雨的形成是一种液化现象; ④拍下照片,是凸透镜成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⑤听到雷声,是空气传来的. (2)图中测量冰雹直径的工具是游标卡尺,它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直径. (3)受伤的汽车表面凹坑大小深浅不一,形成的原因可能与冰雹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据此提出两个猜想:①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的质量有关;②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下落的高度有关; (4)要验证凹坑深浅不一与质量的关系,作法是: 在操场上的沙坑里,用质量不同的两块石头,让其从相同的高度落下,观察地面的凹坑深浅. 故答案为: (1)
(3)①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的质量有关;②凹坑深浅不一与冰雹下落的高度有关; (4)在操场上的沙坑里,用质量不同的两块石头,让其从相同的高度落下,观察地面的凹坑深浅.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山西青年报》2005年6月1日报道:5月31日,北京市普降..”主要考查你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考点名称: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 由于物体的振动 |
声音的停止 |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
发声体 | 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
常见的发声体及发生原因
发声体 | 发生原因 |
蝉 | 腹基部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
机械唱片 | 唱针振动 |
人说话 | 声带振动 |
打击乐器 | 被打击物体振动 |
弦乐器 | 弦的振动 |
管乐器 | 管内空气柱振动 |
蚊子,苍蝇,密封 | 翅膀振动 |
小鸟鸣叫 | 气管和支管交接处的鸣膜振动 |
考点名称: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
介质状态 | 固体 | 隔墙有耳 |
液体 | 说话声吓跑游鱼 | |
气体 | 人与人相互交谈 |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 | 声波(击鼓) | |
振动源 | 铅笔 | 鼓面 |
传播介质 | 水 | 空气 |
现象 |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
考点名称: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考点名称: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
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
积累法 | 把若于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这种方法用于长度测量就是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收后的总长度,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例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课本正文(除去封面)的总厚度.利用页数确定纸的张数,用总厚度除以张数算出一张纸的平均厚度。再如,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线圈的总长度.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便可得到铜丝的直径 |
曲直互化法 | 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例如不易拉长的软线、嘲规、硬币、滚轮)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这就是“化曲为直法”。譬如:要测某段曲线长,可用不易被拉长的软线,先使它与待测曲线完全重合,并在始末端做上记号,然后把软线拉直,用划度尺测出始末端记号间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例如地图上某段公路线的长度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曲线上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再用滚过的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就得到曲线的长度汽车、摩托车上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还可将圆规两脚分开(分开的距离视曲线弯曲程度而定,越弯曲,间距就越小些),再用圆规两脚连续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此距离乘以两脚在曲线上连续画出的总段数这便是曲线的大约长度 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时,可先测出车轮的周长,再推出自行车通过这段马路,并数出车轮转的圈数,则圈数乘以周长即得这段马路的长。这就是“化直为曲法” |
平移法(等量替代法) | 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直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方法叫“平移”法。例如借助于三角板、直尺便可测出硬币、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 |
公式法 | 测圆的周长时,可先测出圆的直径,再利用公式求出周长。像这样先测出相关量,再利用公式求出被测量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再如测长方体体积也用此法 |
化暗为明法 |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做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千分尺测量)。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