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声音的产生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物理

[db:作者]  2019-12-07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A正确;
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B错误;
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C错误;
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D错误.
故选A.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听到的..”主要考查你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的概念

考点名称:声音的产生

  •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①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
    ②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③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④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
    ⑤鸟靠鸣膜振动发声;
    ⑥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
    ⑦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如图所示。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由于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停止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发声体 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 概念的理解:
    1. 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
    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

    转换放大法理解振动发生:
       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放大法,是我们探究问题经常采用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觉察,可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这样通过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答案B

  • 声现象:知识梳理

  • 常见的发声体及发生原因
    发声体 发生原因
    腹基部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机械唱片 唱针振动
    人说话 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 被打击物体振动
    弦乐器 弦的振动
    管乐器 管内空气柱振动
    蚊子,苍蝇,密封 翅膀振动
    小鸟鸣叫 气管和支管交接处的鸣膜振动

考点名称:声音的传播

  •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状态 固体 隔墙有耳
    液体 说话声吓跑游鱼
    气体 人与人相互交谈

  • 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 声波(击鼓)
    振动源 铅笔 鼓面
    传播介质 空气
    现象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
    (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

    (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
    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答案 A

考点名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 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

    ①实验器材:桌子、直尺

    ②实验步骤: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拨动直尺使它振动,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观察每次直尺振动的快慢,听每次发出声音的高低

    ③现象:直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④结论: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考点名称:响度的概念

  • 定义: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响度的单位:

    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测量响度的仪器:
    分贝仪

  • 影响因素: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
    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 增大响度的方法:
    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



http://www.00-edu.com/html/201912/348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