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六一儿童节,风和日丽,小敏和妈妈到风光宜人的柳叶湖游玩.下列叙述是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她们那天见到的景象,其中正确的是()A.水中垂柳的倒影是岸上柳树的虚像B.柳叶绿绿葱葱-物理

[db:作者]  2019-12-18 00:00:00  零零社区

题文

六一儿童节,风和日丽,小敏和妈妈到风光宜人的柳叶湖游玩.下列叙述是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她们那天见到的景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垂柳的倒影是岸上柳树的虚像
B.柳叶绿绿葱葱是因为它吸收了绿色的光
C.游艇上的小敏发现岸上的树正在快速地向身后退去,她选择的参照物是树
D.走在树阴下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小光斑,因为树叶交错的间隙是圆形的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A、水中垂柳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岸上柳树的虚像,故A正确;
B、柳叶绿绿葱葱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绿色的光;故B错误;
C、岸上的树正在快速地向身后退去,说明树和游艇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她选择的参照物是游艇;故C错误;
D、树阴下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小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六一儿童节,风和日丽,小敏和妈妈到风光宜人的柳叶湖游玩.下列叙..”主要考查你对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参照物及其选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参照物及其选择

考点名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由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3.光线: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如图所示。光线的几何作图起着重要作用,在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以及研究透镜成像中,都是必不可少且要反复用到的。应注意的是,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实物,而是在研究光的行进过程中对细窄光束的抽象。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即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 光的传播规律有三: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 日食、月食的成因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亮背后会形成长长的影子。如图所示,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区域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做半影。位于半影区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位于本影区的人看到的足日全食;若地月之问距离较远时,还会看到日环食。同样的道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就会形成月食。 ]补充月食有全食和偏食,但没有环食,这是因为地球的影子很长,大于月地之间的距离。 

    判断小孔成像情况的方法
    (1)由于屏的阻碍,光源射出的光线巾,大部分光线被屏挡住,只有那些指向小孔的光线,恰可沿直线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光斑。这样光源的每一个发光点射向光屏的光线,都将在光屏上对应形成一个小光斑,而无数个小光斑组合起来,便在光屏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与光源相似的图样,这一图样就是光源的像:这个像由于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是实像。
    (2)只有小孔足够小时才能成像。如果小孔太大,物体上任一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物体上相邻点发出的光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就比较大,光斑重叠较多,使像模糊不清,甚至不成像。
    (3)像倒立,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像的大小取决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关系。

  •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如图所示。因此应该说,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如图)

    如手影,路灯下的人影:

     无影灯:
      无影灯,是一种先进的光源,它的外形是一个很大的灯盘,上面装有许多射向各个方面的荧光灯,能把手术台所有的暗影都照亮,所以无影灯下就没有影子了。这样,医生为病人做手术,视线就不会受影子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考点名称:光的反射现象

  • 光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桥在水中的倒影、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等。

    光反射图中一点、二角、三线的认识:
    如图所示,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涵义。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不。二角:指入射角i和反射角r。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三线:指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NO。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这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物理含义,但在确定入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考点名称: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 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两个结论: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色光的混合:
    不能简单地认为色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混合成黄光,但黄光仍为单色光,它通过三棱镜时并不能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物体的颜色:
    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他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图所示。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所示。

    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红光照蓝裙子,蓝裙子只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感觉它呈黑色。

  • 实验法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南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如果在屏上贴一张黑纸,不论由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其均为黑,这表明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如果在屏上贴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表明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即红光照射到白纸上呈红色,黄光照射到白纸上呈黄色等。

  • 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
    1.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2.颜料的混合:颜料与色光不同,颜料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颜料的色彩是颜料所反射的色光,同时吸收了其他的光。颜料不同,所反射的光不同。两种颜料混合后会反射第三种色光,而不是原来两种颜料反射光的混合。所以,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在印刷行业,就是用红、黄、蓝三种颜料来调出各种色彩,在绘画技术上也是应用红、黄、蓝来调色的。如图所示。口注意各种颜料主要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同时也反射光谱中跟它相邻的色光。
    3.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光的三原色不同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2)混合规律也不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黑色。
    (3)它们的混合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冷色与暖色:
       不同的色彩搭配,不仅给人美感,而且使人产生联想。如黄、橙、红属于暖鱼,让人想到火与太阳;绿、蓝、紫属于!丝,使人想到草地、水等。

    单色光与复色光:
    1.单色光:一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时,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且蓝光部分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是碧蓝的。

考点名称:参照物及其选择

  • 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  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注意:不要把地面当地球:
         以地球为参照物,实际上是以地心为参照物,以地心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心足不动的,也可以想象观察者是在地心处。以地面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不是整个地球表面)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认为观察地点是地球表面的那一点。地面是绕着地球的自转轴做圆周运动的,所以,选择地面还是地球作参照物,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是不一样的。

  •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例1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D.摄像机

    解析:题中研究的是演员,并且是运动的,结合题意可知,演员只是摆着飞行姿势,它的位置相对于急速飘动的白云发生了变化,故所选的参照物是B。

    答案:B



http://www.00-edu.com/html/201912/1297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