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回顾实维和探究:(1)喇叭在“唱歌”时,我们看到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______.(2)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___-物理

[db:作者]  2019-12-31 00:00:00  互联网

题文

回顾实维和探究:
(1)喇叭在“唱歌”时,我们看到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______.
(2)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______的位置,这是换元代替法;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在阳,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透该凸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因为喇叭发声时,纸盆在振动,所以会看到碎纸屑在跳动.
故答案为:振动.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两只蜡烛A与B完全相同,B又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就证明了A的像与A的大小是相同的.
所以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像;大小.
(3)由“将凸透境正对着太在阳,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此点为焦点,在光屏上的点就是焦点,而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所以透该凸镜的焦距为15cm.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a、b点时,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在光屏上承接不到;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c点时,此时u=f,得到平行光,不成像;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d点时,此时2f>u>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将点燃的蜡烛放在e、k点时,此时u>2f,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当蜡烛在d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故答案为:15;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回顾实维和探究:(1)喇叭在“唱歌”时,我们看到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主要考查你对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声音的产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声音的产生

考点名称: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 会聚作用:
    1.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折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如图甲所示),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如图甲。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束也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

  • 三条特殊的光线:
    ①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用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说明:如图

  •  

  • 光束:
    1.平行光束
    平行光束是指截面积不发生变化的光束。平行光束由平行光线组成,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所以太阳光发出的射到地球的光束我们认为是平行光束(如图所示):


    2. 会聚光束
    会聚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减小的光束。会聚光束由会聚光线组成(如图所示)。


    3.发散光束
    发散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扩大的光束。发散光束由发散光线组成。由一个点光源产生的一束光就是发散光束(如图所示)。

考点名称:声音的产生

  •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①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
    ②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③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④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
    ⑤鸟靠鸣膜振动发声;
    ⑥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
    ⑦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如图所示。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由于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停止 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发声体 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 概念的理解:
    1. 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
    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

    转换放大法理解振动发生:
       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放大法,是我们探究问题经常采用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觉察,可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这样通过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答案B

  • 声现象:知识梳理

  • 常见的发声体及发生原因
    发声体 发生原因
    腹基部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机械唱片 唱针振动
    人说话 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 被打击物体振动
    弦乐器 弦的振动
    管乐器 管内空气柱振动
    蚊子,苍蝇,密封 翅膀振动
    小鸟鸣叫 气管和支管交接处的鸣膜振动



http://www.00-edu.com/html/202001/356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