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重G2=32N,则物重G1=______. |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设G2升高的高度为h,则G1下降的高度为2h,则由机械效率公式可得: η=×100%代入数据得: 80%=× 100% 解得:G1=20N 故答案为:20N. |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重”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考点名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
②原理:
③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测出作用于绳端的作用力F,确定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始、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再用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④注意事项:一是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二是要让绳端竖直上升。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组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G升高h时,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人对滑轮组的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F移动的距离s=nh(n为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段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若不计摩擦力,而动滑轮的重为G’,那么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表示为
讨论这个表达式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G’一定),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少、越轻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可采取改进机械结构、减小摩擦阻力等方法。如可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或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提高效率。
(2)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的大小。
(3)换用最简单的机械。
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因素:
1、被提物体的重量,G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滑轮自重,滑轮组如果越多,虽然省力但是无用功多,机械效率越小。
3、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无关因素:1、绕线方式,2、物体被提高的距离,3、提物体的速度。
考点名称: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平衡力的定义:
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 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平衡。
判断平衡力: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
2、每对力或每对 合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合力为零)(等大,同线,异向)
3、这个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 相互作用力相区别)
保持平衡力的条件:
1.力的大小 相同
2.方向 相反
3.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4.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
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可分为四种情形: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亚稳平衡; 随遇平衡。这些平衡状态的区分,应视我们放置该物体的平衡位置而定。
1.稳定平衡:凡能在被移动离开它的平衡位置后,仍试图回复其原来位置(此时其重心比较低)从而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物体,它原来的平衡状态叫“稳定平衡”。例如,圆球体在一个凹进的圆盘中时;一圆锥体以其底面竖立时,都属于稳定平衡状态。
2.不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受到某种外界微小的作用,如果物体稍有偏离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不稳定平衡”。例如,当一个圆球体放在一个凸起的圆盘上,或是一个圆锥体,以其尖端竖立在一个平面上,这些物体都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翻倒后,一直要等到它们的重心相对地取得最低位置时,这些物体才会静止不动。即任何微小的运动都能使其重心降低的物体,一定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之下。
3.亚稳平衡:如果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稍有偏离尚可恢复,而偏离稍大就失掉平衡的状态,称为“亚稳平衡”。
4.随遇平衡:如果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它的平衡状态不随时间和坐标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叫“随遇平衡”。例如,当一个圆球体停在一个水平平面上的时候,或是一个圆锥体以其外壳的一条边线与平面相接触,即横向放在一个水平平面上时,都会出现随遇平衡状态。这些物体如被移置到一个新的位置时,虽然它们不能自动地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但它们在新的位置上,却仍能停住不动,其重心之高度,亦保持不变。一般说来,任何微小之运动,既不能将其重心提高,亦不能使其重心降低之物体,一定处于随遇平衡状态之下。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
相同点 |
大小 |
相等 |
相等 |
方向 |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
区别 |
作用对象 |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作用时间 |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以存在 |
力的作用效果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效果 |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 |
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例1 两只鸡蛋相碰时,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下列有关碰撞时相互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解析:学生凭生活经验往往认为受力大的那只鸡蛋才会破。其实,两只鸡蛋相碰发生相互作用时,它们互为施力物体,也互为受力物体。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能够知道两个鸡蛋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A正确。之所以两只鸡蛋相碰时只碰破一只,是因为两只鸡蛋相碰部分蛋壳能够承受的力不同,承受能力差的那只鸡蛋就破了。
答案:A
例2 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三要素”相同的两个力,其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则这两个力属于非平衡力,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的说法正确。
答案:B
考点名称: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两根绳子承担,即每根绳承担物体和动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成为滑轮组。
(1)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目的和要求】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仪器和器材】
演示滑轮组(J2121型),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方法】
1.将两个单滑轮按图1.47-4那样,通过细绳装成最简单的滑轮组。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的一端,当滑轮组平衡(或使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可以发现测力计的读数,只是动滑轮和重物总重的一半,并且用力的方向也改变了。
2.如图1.47-5所示,将两个二串的复滑轮组成滑轮组。将细绳的一端拴在定滑轮的框架构上,然后把细绳依次绕穿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绳子的另一端会在测力计的钩上。在动滑轮的框架钩下面挂钩码。手通过测力计拉绳子的一端,当滑轮平衡(或使重物与动滑轮一起匀速运动)时,可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为动滑轮和钩码总重的1/4。动滑轮和钩码的总重由四段绳子承担,每段绳子承担总重的1/4。
改用由两个二并的复滑轮组成滑轮组进行演示(图1.47-6),实验结果也相同。
【注意事项】
1.在“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的结论,显然是忽略了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自重等因素。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对我们是有益的,若这个摩擦力太小,绳子就会在滑轮上打滑,而不能使滑轮转动起来。
由于滑轮与轴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所以,不要以为滑轮的数目越多,滑轮组也一定越省力。
2.滑轮组省力的倍数由承担重物的绳子数目决定,在这里应特别注意不要把最后通过定滑轮引出的那段绳子也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