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面同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液化现象 |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 D.把5℃的水放入0℃房间,水将会结冰 |
|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A、给冰加热,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液化的结果,符合题意;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 D、把5℃的水放入0℃房间,水达到了凝固点,但不持续续放热,所以不会结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考点梳理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下面同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夏”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二物理。
-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考点名称: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向外放热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法在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运用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一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的图像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图像法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它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例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d,冰的温度是____,状态是____。
解析:作图时,步骤是先描点再连线;在8~ 16min时,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故其熔点为0℃;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由表知,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为0℃,此时冰已持续熔化了4min,但并未熔化完,故为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2)0℃ (3)8 (4)0℃;固液共存状态
图像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
晶体 |
非晶体 |
物质举例 |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
熔点和凝固点 |
有 |
无 |
熔化图像 |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液态 |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
凝固图像 |
EF段: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物质为固态 |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
考点名称: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是放热过程。反之,汽化是吸热过程。
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温度和压强的液化临界点,因此加压的同时必须冷却以吸收热。有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碳临界点较高,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
液化的两种方式:
方式一:降低 温度(一切气体一切温度)
方式二:压缩 体积(某些气体一定温度<一般为常温,特殊的须先降温再压缩体积>)
考点名称: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即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但又有着本质区别。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联系
物体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内能增加,但温度却保持在0℃不变;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可以总结为一个物体温度改变了,其内能就一定改变,但内能改变时,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区别
1、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热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热”来表示,但三者的实质又有不同,十分容易混淆。温度描述了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描述了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内能表示了物体内所有分子所具有能量的多少。
2、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这和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无序运动有关。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达致热平衡。这里,所传递的能量数便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许多人把热量跟内能弄混,其实热量指的是内能的变化、系统的做功,热量描述能量的流动,而内能描述能量本身,充分了解热量与内能的是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键。
(1)“天气热”表示气温高,这里的热指“温度”
(2)“摩擦生热”表示用摩擦做功的方式消耗了机械能,增加了内能,这里的“热”指内能。
(3)“热运动”是指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里的“热”跟温度有关。
(4)“热膨胀”指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热”指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