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X.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R(100Ω 2A)和电阻箱R0(0~9999Ω 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电路图):
(1)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是否都是可行的?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若是,就直接完成第二小题;若不是,请说明不可行方案的缺陷:______. (2)在可行的方案中,你认为______组的设计方案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______. |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由题意可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可能很大,但电路中的电压很小,所以电流也会很小,题目中的电流表可能无法使用; 实验时要多次测量,这样可以取平均值,结果会更准确; 故答案为:(1)不是;电路中电阻大,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法读数. (2)丙;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X.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考点名称: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和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电学的主线。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
欧姆定律学习的重难点
1、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1)欧姆定律中的关于成正比、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条件就是对于同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条件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2、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可变形为U=IR和R=U/I,但这三个式子是有区别的。
(1)I=U/R,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这个外部原因和导体本身的电阻这个内部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2)U=IR,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跟I、R无关,此式在计算比值时成立,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
(3)R=U/I,此公式也是一个量变式,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不能误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公式中的I、U、R都要用国际单位,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符号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符号V;电阻的单位为欧姆,符号Ω。
3.要明白定律的适用范围
(1)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于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2)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电路中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用电器的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则不能直接应用。
4.要理解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
(1)物理量的同一性。叙述欧姆定律时,在两个 “跟”字后面都强调了“这段导体”四个字,它是指对电路中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所以在运用欧姆定律I=U/R等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同一性,即I、R、U必须是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物理量。在表示I、U、R 时,注意脚标的一一对应。
(2)物理量的同时性。由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都可能使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起电路中电流和各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同一过程中的电压、电阻与电流的相互对应,不可将前后过程的I、R、U随意混用。
欧姆定律知识框架:
欧姆定律解题技巧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公式可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的方法是: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看清电路的组成(串联还是并联);
(2)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并在电路图上标明;
(3)针对电路特点依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4)列式解答。
考点名称: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n。在串联电路中只要测出任何一个位置的电流,就知道了其他位置的电流。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 实验电路:
2. 实验步骤: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2)选用电流表的最大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处。
(3)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
(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Ib、Ic进行比较分析。
3. 结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Ia=Ib=Ic。
考点名称: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1.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灯座、小灯泡、电压表。
2.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3.实验步骤:
(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并联在灯L1两端,测出Ll两端电压U1。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量程应首选“0~3V”。
(3)合上开关后,将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4)用电压表分别测出L2两端电压U2、电路总电压U总,记下电压表示数,并填入表中。
4. 结论:串联电路中U总=U1+U2
考点名称: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误差的定义: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产生误差的五大因素: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mm处常误读成10.02mm或9.98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mm常误读成10.70mm或9.70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的误差量。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Hertz)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4: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
5: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常用各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必须应用下列公式修正:CMR工件在20℃时的长度。
避免和减少误差的方法
要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预测资料采集过程中项目的目的是否明确;二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三是调查所选取的样点或采集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四是数据的计录及处理方法是否正确等。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减少试验误差。
⑴.明确预测目的,依据不同的目的去收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⑵.预测研究,做好试验设计,充分查阅资料,反复考虑可能影响试验的各种因素,尽量设法排除。
⑶.培训工作人员,包括仪器的使用技术、调查分级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
⑷.细心地观测和记载:必须详细单独记载,以便进行必要的统计和分析。
⑸.严格审查历史资料,对原始数据进行考查和核对,审查它们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⑹.注意大气环境与小气候的关系,在条件具备时,可进行小气候的观测,研究大气候与小气候的转换关系,使预测需要的气象因素尽量接近病害发生的实况。
误差与错误:
|
误差 |
错误 |
产生原因 |
仪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大意 |
是否可以避免 |
不可避免 |
可以避免 |
如何判断 |
有误差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 |
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了真实值 |
误差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