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月中旬以来,我国发生罕见大范围雨雪天气,全国降水日数突破极值.此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电力供应以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的湖南、江西和贵州等地区大气低层出现强逆温层,700﹣850百帕出现温度较高的正温区,温度可达7℃以上,厚度为2000﹣3000米,而在900﹣925百帕的近地层出现厚度为500﹣1000米左右的负温度区,近地面温度一般在0到﹣5℃,而且近地层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这种持续性强逆温使得云中形成的雪落入足够厚的暖层后,完全融化,形成雨水,当雨水继续下落进入近地层薄的低温区后,来不及冻结,以过冷雨水的形式存在,这种过冷雨水一旦碰到线路、树枝、地面等固体表面,就会出现快速冻结,但由于冻结过程会释放大量的潜热,提高了冰表面温度,减缓了冻结过程,这样导致冻雨在线路、树枝等上滑动,最后形成枝状冰体,由于冻结速度较慢,这样形成的冰看起来是比较透明的. |
(1)短文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 。(两个即可) (2)通过阅读短文你认为造成电力供应中断的原因是线路的 _________ 。 (3)由于冰雪聚集太厚,线路不堪重负,许多被压断,这是力使 _________ 。 |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熔化、凝华(或凝固); (2)断路、短路; (3)物体形变。 |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1月中旬以来,我国发生罕见大范围雨雪天气,全国降水日数突破极值”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凝华现象、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和断路、
力的作用效果、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
-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 凝华现象
-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和断路
- 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名称: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
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
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
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
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熔化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的原因:
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如图)的方法,利用水的对流,使受热更均匀,测量更科学。
影响熔点的因素
(1)压强平时所说的晶体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情况。对于大多数晶体,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金属铋、锑以及冰这样的晶体,熔化过程中体积变小,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降低。
(2)杂质如果液体中溶有少量其他物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变化。如果水中溶盐,凝同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晶体的熔化条件
1、物质熔化需要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2、固体根据熔化特点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2、一般情况,对于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强越大,熔点越高;压强越小,熔点越低。但是水除外,压强越大,熔点越低;压强越小,熔点越高。所以水有着不同于其它纯态物质的单元系相图,它的固液线的斜率是负的,这一点与其它物质非常不同。
考点名称: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向外放热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法在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运用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一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的图像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图像法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它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例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d,冰的温度是____,状态是____。
解析:作图时,步骤是先描点再连线;在8~ 16min时,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故其熔点为0℃;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由表知,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为0℃,此时冰已持续熔化了4min,但并未熔化完,故为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2)0℃ (3)8 (4)0℃;固液共存状态
图像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
晶体 |
非晶体 |
物质举例 |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
熔点和凝固点 |
有 |
无 |
熔化图像 |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液态 |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
凝固图像 |
EF段: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物质为固态 |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
考点名称:凝华现象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物质 的状态变化:
特点: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
成因 |
物态变化名称 |
雨 |
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雨 |
液化 |
云 |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
液化、凝华 |
雾 |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
液化 |
露 |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
液化 |
霜、雪 |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
凝华 |
冰雹 |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
凝华、熔化、凝固等 |
考点名称: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和断路
由电子原件组成的,用来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线路,叫电路。通常情况下,电路有三种状态,即:
1、通路:特指某一种电流信号,流经的路径,处处接通的电路。
2、断路:又叫开路,是某处断开的电路,电流信号本应该沿着设计好的固有的通路来传播,但是由于故障,(中间某个电子元件坏了,或者电线断了)造成的电流信号的阻断。
3、短路: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相碰了,将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源两端的电路
电路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对比
常见电路故障的识别方法:
1. 常见的几种电路故障:
2.一般说来,电源短路是必须避免的错误(特殊情况例外,如演示奥斯特实验)。局部短路可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有意短路是一种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迁移 (如一些电热器的保温电路等),而无意短路则是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或疏忽(如家用电器中的两线相碰等)。短路未必会有严重性后果,有时也可以巧妙利用,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考点名称: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力是任何导致自由物体历经速度、方向或外型的变化的影响。力也可以借由直觉的概念来描述,例如推力或拉力,这可以导致一个有质量的物体改变速度(包括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或改变其方向。一个力包括大小和方向,这使力是一个矢量。牛顿第二定律,\mathbf{F} = m\mathbf{a} ,可以公式化地来陈述一个有定质量的物体将会和作用在其身上的合力成比例的加速,这个近似将在接近光速时失效。牛顿原先的公式是正合的且不会失效:这个版本陈述了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等于动量改变量对时间作微分。
加速力的相关概念包括使物体速度增加的推进力,使任何物体减速的阻力,与改变对轴的转速的力矩。当力不会一致地作用在物体的所有地方时为应力,此技术术语的影响是会造成物体的形变。当应力可以持续的作用在固态物体上时,会逐渐的使其变形,在流体中,应力决定了其压力与体积的改变量。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余因素不变,物理上,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对作用效果的理解: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
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如放在水平面上的物理课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射箭时,拉弯了的弓等等都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 说明:
(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合力不为0)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