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半命题作文,是半命题作文的新形式,即根据材料来补全题目,并按要求作文。这道考题有很大的灵活性,写好它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考虑好有话找“谁”说。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从给出的材料看,所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倾诉的对象。这个对象该填“谁”呢?要“瞻前顾后”:一要剖析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对象可以是有过交往而不太熟悉的人,也可是熟知的老师、父母、同学、朋友,还可以是给自己人生感悟的自然物:高山、大海、彩虹……;二是结合题目的后半部分。一定要便于后面的行文,便于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2、要会找“话”说。 拿到这一考题,考生似有千言万语,又感到无从说起,思路堵塞,此时一定要吃透材料。此题中的材料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提示性:从第一层出发,可侧重叙事,叙已发生的但别人则未必知晓的事;从第二层出发,可抒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可介绍自己新奇的发现;可阐述新的认识;从第三层出发,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结合以上分析,抓住一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你的“话”定会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文章内容也会丰富起来。 3、要有话“好好”说。 第一,“话”要往一处说。此题貌似好写,但易写得内容凌乱,“贯一为拯乱之药”(刘勰),因此要主旨集中,要集中抓一点来“说”。 第二要说出“新东西”。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说出自己独特的经历、体验、认识;平常的材料也要开掘其内在寓意,正如王夫之说的:“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寓意则灵”因此要善于思考,把问题想深、想透,能给人以新的启迪。 第三要“变着法子”说。此题可用常规的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表达,但也可用超常规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诗歌、散文等文体来表达,甚至可用童话等带有虚构性质的文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