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光盘) 本书特色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作序推荐 不懂得教育,就不懂得孩子,一部历炼22年的幼教感悟和心灵寄语,家长和老师不可不知的儿童幸福观 专家评价 李跃儿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小巫 李跃儿教育是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这都不能说明她的教育的本质。我们很难用任何一个分裂的词来概括她的教育,但我们可以说,它首先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更是一种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李跃儿的原则与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育门类。” ——专家评论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光盘) 内容简介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明确*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或者只想看其中一本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它能让你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这四大范畴的至理心法与技巧,让你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光盘) 目录
一定要看的一本书
捧给你一朵秋天的云
出版前言
**部 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
一、做天使,不做上帝
1.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
睡着了
醒来了
一声鸟鸣
雨过花开
此花非彼花
独一无二的送礼方式
欣赏美丽的心灵
2.天使之爱
感悟童心
在爱的基础上
当婴儿如饥似渴的时候
心中的莲花
天使,还是上帝
二、放下棍棒
1.走出“严教”的误区
柔情如刚
儿子的打工生涯
爸爸,我想对你说
2.棍棒之下出逆子
大案背后
棍棒之下出逆子
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灵魂的逃亡
3.孩子需要真爱
浪子为何不回头
愚昧地爱不如不爱
4.尝试智慧的爱
穿越精神的时空隧道
一只等待爱的小狐狸
驯养儿子
三、竖起爱的里程碑
1.为孩子营造爱的平台
妈妈和女人
男人长的是“鸡鸡”
老师,我有个办法
爱的里程碑
2.引领孩子发现爱
鸡毛掸子
他是英雄
幸福港湾
3.让孩子感悟爱的力量
猴群忽至
你同情谁
回头一瞥的时刻
砸枪
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第二部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
1.先“人”后“才”才是人才
本·拉登是人才吗
人才公式
人格豆芽菜
2.教育的价值在于做人的价值
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
孩子心中的“好时光”
摧残,还是拯救
3.每一个孩子都是“龙”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望子成龙”的挽歌
4.拯救,还是教育
二二为什么得四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5.反思教育的价值观
土村人
他的神色像罗马教皇
驴粪蛋飘满天空
漏网之鱼
6.道德形成在道德氛围之中
天职
两难命题
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
走出心灵的峡谷
在仇人与病人之间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7.学习不一定会失去幸福
拿着瓦片走进课堂
急中生愚
请把抢救写成故事
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司马光砸缸
愉快的认字方式
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孩子有孩子的幸福观
老师,我们不幸福
孩子为什么不幸福
在错误中成长
种菜的秘密
2.天才有天才的苦难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六重苦难
围剿与反围剿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托着狗脸欷歔感叹
地下党人走进迷宫
三、孩子幸福的根源
1.改变父母的幸福观
乞丐的启示
幸福的概念
不要做忙碌的鸽子
幸福成了奢侈品
把心带回家
2.用阳光化掉乌云
找来的痛苦
一条河与一缸水
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他人
3.幸福的小篮子
让心装满幸福
我的阿依夏
风景中没有陌生人
第三部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一、是教育,不是招数
1.孩子的幸福是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
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
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
上帝安排的音乐
你今天真酷
2.孩子的快乐是教师走出职业的惯性
第19层地狱
说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
3.成人的义务是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氛围
心灵的果冻
用灵魂照耀灵魂
4.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
大海无水
恋爱话题
蜀道之难
二、要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
1.懂得孩子才能帮助孩子
爬台阶的小男孩
背后的军团
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
2.帮助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无法遏止的动力
学会倾听
3.创造是孩子身体里的种子
创造力不能教
国王号令全国
眼泪与冰激凌
多米诺效应
三、真爱能为孩子找到幸福学习之路
1.把教育看作一片天空
天上有个太阳
教育的因陀罗网
教育中的东方和西方
教育中的哲学
教育中的禅意
见仁见智的差别
教育中的难点
2.避免教育走向偏执
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我坐在那儿看着他哭
关键时刻
好朋友是要吵架的
第四部 幸福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机
一、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怎样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
轻轻地接,轻轻地递
生命中没有“更死”
2.怎样输入道德价值观
视死如归
契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是鹿王
二、怎样提升孩子审美
1.捕捉提升审美力的教机与大师约会去
凡·高的大皮鞋、房间和大树
改造凡·高
2.从一幅画,进入一道风景
阿尔的太阳
高更,你在撒谎
凡·高,你也撒谎
美丽的陷阱
3.培养孩子欣赏的兴趣
新大陆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光着身子的耶稣
4.走出“扫黄”的误区
人体“扫黄”
谁抱着女人
风动,还是心动
人体是一片彩云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接吻是“黄色”的吗
5.想象是人的生命迹象
谁来评说
孩子眼里的大雪
野兽不是野兽
三、将感受提升到心灵的高度
1.从个体到整体
白云吸住了眼睛
你发现什么
从个体到归纳
2.从整体到心灵
进入故事
实体化的过程
从归纳到心灵
四、怎样让孩子使用形象思维时获得幸福感
1.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一分之外
白象似的群山
大脑中的电影
姑娘犹如阴影
2.把形象思维变成表达的语言
红头发的安妮
胸针在蓝色的湖水中盘旋
我是上帝
五、怎样让孩子快乐地施展创造力
1.提供创造的平台
月亮鸟
哈利·波特的扫帚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天狼星
2.提供想象的平台
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大胡子叔叔
冲出围城
3.人的品质是创造的重要平台
他为何如此紧张
大脑翻江倒海
颤动的神经末梢
满天的星星
六、怎样让孩子愉悦地使用逻辑
1.理性的升华
莫格太太的猫
千难万险
暴雨倾盆
2.情感的升华
人性的光辉
给家长们上孩子的课
3.感觉的升华
伸手抓来的虚空
长着尖角的酸味
咀嚼彩云
七、怎样让孩子沉迷于学习技术
1.让孩子有学习技术的动力
技术的输入
创造的实现
城堡的建造
2.让孩子产生学习技术的需求
禅宗的方式
孩子们喜欢“逃跑的圆球”
转型的窍门
八、怎样让孩子自信地学习知识
1.要赋予探索的精神
要善于发现问题
天是红色的吗
2.兴趣是探索的源头
请抓住你的影子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九、怎样使孩子自然地成长起合作能力
1.使孩子发现对群体的需求
浪子流浪在家中
建立一个家庭
2.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田园牧歌
阳光灿烂的日子
编辑后记
代跋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光盘) 相关资料
插图:插图:一、做天使,不做上帝1.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如故事中的杨一凡,起初她的身体里像没有灵魂一样。她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麻木的,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成人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变成这样沉睡的状态。如果由于不懂使孩子成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引领她走出麻木和沉睡的状态。睡着了这是一个5岁的女孩,名字叫杨一凡。她的妈妈因为她显得不够灵活而把她送到了我们的绘画中心。她刚来的时候像睡着了似的,根本不可能动手去画画。我们了解到杨一凡的爷爷奶奶从她出生起一直把她抱在怀里,不让她随便乱跑,也不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动那些她感兴趣的东西,更不让她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原因是怕被其他小孩欺负。这样,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过,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 杨一帆被爷爷奶奶带成了“问题孩子”。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她的妈妈时,她非常生气,以为我说她的孩子是智障。在我讲清智障与不会使用自己的肢体和大脑不一样时,她才舒了口气,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把孩子接回家里。她想,既然孩子因为缺少使用自己的大脑和肢体的机会才这样,那么赶紧让她多使用点弥补起来不就行了吗?由于不懂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儿童成长”这样的道理,只知道画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能,就找来简笔画逼着孩子拼命地画,一只小鸟要画5遍,直到完全背下来。这样反而使情况更糟。因为第一,这样造成了孩子对绘画的厌烦感,没有人能将自己讨厌的事情做好,儿童更是这样。由于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掩盖真实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所以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状态一定是他们真正的本质。那就是喜欢的事情一定会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去做。如果一个孩子在成人面前才去做一件事,而成人走了马上就不做这件事了,那说明这件事是成人需要的而不是儿童需要的。如果孩子迫于成人的压力去做成人让他们去做的事,那这个孩子就不能由于做了这件事而获得发展,反倒是由此带来的痛苦会使他们失去身心的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附光盘) 作者简介
李跃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创办“李跃儿巴学园”,开设“李跃儿教育论坛”,著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