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意识与翻译

  2020-06-15 00:00:00  

意识与翻译 本书特色

  《意识与翻译》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意识与翻译》是一部从意识的角度研究翻译的著作,从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地域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五个视角探讨意识对翻译的支配作用以及翻译对译者的反作用力,形成新的诠释模式,理清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些译事之争与译事演化,为中国元素的输出提供了借鉴。本书从明清的案例讲到当代,理清近现代中国典籍西传历程中千头万绪的文化交集及外国文学传入中国的演变情况,梳理了明清之际西方人译介中国经典引发的种种争论以及中国人对西方文学的反应,全方位展示译者、译事、译本及其社会历史环境,揭示意识与翻译的互动规律,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进西方提供借鉴。

意识与翻译 内容简介

  其一,本书提供了一个诠释系统,可以通过意识理清译者、译事、译本、地域、历史、社会、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翻译研究有了一个新的维度,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二,本书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输入与输出及其中的一些争议和讨论提供解释。比如,汉学家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否正确?风格是否得体?汉学家与中国文化是怎样互动的?耶稣会士的索隐式翻译源起何处?为什么古近代史上福建能产生中国40%以上的译者与译著?西方社会意识与中国儒经翻译的几经正反互动,原因何在?国家意识怎样支配了翻译?
其三,本书从翻译学、历史学与意识三个角度讨论翻译问题,尝试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以史学手段搜集史料,以翻译学的手段分析文本,并以意识介入综合分析。
其四,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入西方世界提供参考与借鉴。

意识与翻译 目录

前言 **章研究方法:翻译与意识
**节翻译史料与资讯
第二节从译文文本到意识
第二章个人意识与翻译:以理雅各等汉学家为例
**节个人意识促成理雅各译介中国古经的宗教融合倾向
第二节意识的动机性和可变性与译文风格的关系
第三节罗伯聃的个体意识与《意拾喻言》的中国化改写
第四节翻译对译者个人意识的反作用力:以三位汉学巨擘的改变为例
第三章群体意识与翻译:以索隐派与西乐人为例
**节鸦片战争前耶稣会士对《易经》的索隐式译介
第二节耶稣会士的群体意识与《伊索寓言》的准索隐式译介
第三节西乐人的群体意识对中国国乐文献西传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小结:翻译对群体意识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地域意识: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福建籍民族译者为例
**节古近代福建:翻译地域意识的萌芽与爆发
第二节现代福建:持续发展的地域翻译意识
第三节归化的哲思者:近现代福建代表性翻译家译风评析
第四节翻译对社会意识的作用力:扩散的地域意识
第五章社会意识与翻译:以四百年的儒经西传为例
**节19世纪之前:儒经译介与中国热
第二节19世纪: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儒经译介的维系
第三节20世纪至今:复兴的儒学第六章国家意识与翻译:以政府组织的翻译活动为例
**节国家意识对翻译的影响:历史概览一、 帝王支持与佛经翻译高潮二、 耶稣会士饱浸皇恩与明清之际的西学翻译高潮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宣需求与“十七年”中国文学外译四、 西方翻译史上典型案例
第二节沙博理——“十七年”国家翻译实践的践行者一、 新中国造就的翻译英雄沙博理二、 为了政治效果——沙博理的内心告白
第三节国家意识支配下的当代官方翻译一、 官方文件翻译中的国家意识二、 涉外官媒翻译中的国家意识
参考文献

意识与翻译 作者简介

  岳峰,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教授。获得多项项目及奖项,其中,《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传教士译介儒经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获得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选题立项。

意识与翻译

http://www.00-edu.com/tushu/1/2020-06-17/25326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