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炜栋学术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 —— 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 ;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等。
戴炜栋学术研究文集 目录
总序
序言一
序言二
自序
**部分 二语习得
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
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三
反馈二语习得语言教学
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
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
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
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述评
语码输入、语码吸收和语码输出研究新进展
概念能力与概念表现
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语义特征习得研究
双语心理词汇研究述评
语言石化与理性关联学习
写在《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种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英语语料库》出版之际
关于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序
突显、输出和注意
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
大学生英语定冠词句法语用接口习得研究
学习风格与二语学习任务相关性——一项基于Kolb学习风格模型的实验研究
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
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模型构建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
生态视阈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给养状况调查
中介语研究的进展——《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评介
第二部分 外语教学
我在教书教人方面的一些体会
全国高校英语统测浅析
改革英语教学,适应新形势需要——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改点滴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其特点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回顾与建议
对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理论、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几点看法
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
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潜心向学勇于探索——谈博士生的培养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
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
风雨沧桑四十年——英语教学往事谈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
谈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和学科建设
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刍议
《什么是语言学》序言
学术环境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
我国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方法及展望
试析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演变
搭建高水准教改交流平台,推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
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历史回顾
英语专业教学测试、英语专业教学发展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信息化环境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研究
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
第三部分 外语教育
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划
**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
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在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写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
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
我国外语专业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
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
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期工作报告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战略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再思考
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
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定位、布局与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坚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稳步推进高考外语改革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
“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
“双一流”背景下外语类院校的发展定位、特征与战略
《外语教育探索》序
《现代外语教学多维研究》序
《译路同行——上海翻译家协会成立30周年文集》序
戴炜栋学术研究文集 节选
《戴炜栋学术研究文集/中国知名外语学者学术研究丛书》: 2.1 大学外语教学规划欠缺 从宏观教育政策角度来看,国家到地方的外语教育整体规划有待加强。外语教育整体规划缺失,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和创新意识缺失,统计资料缺失,高水平外语人才缺失(胡文仲2009)。外语教育规模扩大,教育形式多元,但规划不足,布局尚不够合理(戴炜栋2009)。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外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外语教育整体规划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大学外语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2.2大学外语教学定位不当 近年来,相对微观的大学外语教学定位问题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为例,学者主要围绕四个焦点对其开展了论述:(1)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2)综合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关系,(3)工具性与人文性,(4)语言与内容的比例。 首先,谈谈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逐步缩减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学分(王守仁,王海啸2011),这些学校的学分并不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建议的16学分左右,有的学校学分不到建议学分的一半甚至更少。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这一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息。回答该问题时,*主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英语兼具外语与国际通用语的双重身份。英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外语,更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从经济力、文化力和政治力来看,英语排在世界通用语种的**位(A,mmon 2003)。虽然对我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把英语提升到作为通用语的教育地位似有些不合情理,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外语学习的意义已远超语言教育层面。以美国为例,尽管英语已经成为比较通用的语言,但美国在全球范围施加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外语及国际问题研究的作用,国家外语能力被看成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戴曼纯2012)。同样,欧盟也十分重视外语学习。《博洛尼亚宣言》、《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化行动计划》和《欧洲教育与培训合作战略框架》对欧盟各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束定芳2011)。蔡基刚(2011:609)在调查我国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后指出,大陆高校压缩大学英语学分是非理性的,这么做并不是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不需要继续学习英语的程度,恰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十分有必要开设,只是需要解决如何科学定位、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等主要问题。 其次,谈谈另外三个焦点之争。深究起来,无论是综合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言还是内容,或多或少都是在探讨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内容或大学英语侧重点。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从目前的通用英语立即向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转移,并确立为专业学习和为今后工作服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蔡基刚2011)。大学英语教学应向通识教育转向,“应以通识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周海燕,周景辉2009)。也有学者阐述了大学英语到底应以语言驱动还是以内容驱动(俞理明,韩建侠2012)。这些争论实质上都是语言与内容之争,只是目标或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个群体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可能有几个层面的需求:一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二是满足社交需要,三是满足专业(职业)需要(桂诗春2012)。当然,外语教学的意义可能不止于此。从个人发展需要来讨论外语学习意义的话,语言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工具。学习外语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程晓堂,岳颖2011)。这样看来,大学外语教学具有多重意义,因此对待大学外语的定位更应慎重,外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厚此薄彼。我国不同地区外语教育情势各不相同,教学目标不必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中国英语教育的语言目标应该分层,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奔前程”,不必从小学到大学都追求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张正东2007)。在大学外语教学层面,我国各地区高校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以综合英语为例,有观点认为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综合英语就不必开设了。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各地外语教育发展水平不一,并不能保障每一位或者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综合英语达到预期水平。 ……
戴炜栋学术研究文集 作者简介
戴炜栋,194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科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暨召集人,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社科基金评委,中国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97年—2013年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2008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1990—2006)、党委书记(1995—2004),第四届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出版《新编英语语言学概论》等专著、辞典20余部,主编“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等规划教材近10套,主持“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等课题近10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外语教育终身成就奖、中国英语教育特殊贡献奖、美国富布莱特基金奖、宝钢教育基金教师特等奖、教学成果奖等,以及上海市“员工信赖的好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