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故事 本书特色
《新中国故事》(The Stories of New China)以适合大众阅读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表述方法,梳理了中国历史上1949年至2014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历史大事、历史人物等,从中着重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利于传播国史、党史,是一本可读性、知识性、大众性兼备的通俗历史读物。
新中国故事 内容简介
2013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站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的重大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如何开展国史党史教育?图书是*好的媒介和方式。因此,我们积极联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老师,策划讲述新中国历史的图书选题。为了适合大众阅读,我们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选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4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典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将新中国65年间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书稿经过多次打磨,两次报送重大选题备案,保证了所述历史、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导向的正确性。并与新华社合作,精选了一百多幅见证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经典老照片,力图做到图文并茂,做出一本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大众性、严谨性兼备的通俗历史读物。
新中国故事 目录
新中国故事 上部(1949—1976 年)
**章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 年) / 003-026
1.1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中外 / 006
1.2 蒋介石“归隐”溪口 / 010
1.3 灜台夜宴 / 013
1.4 五星红旗的诞生 / 017
1.5 肃清“黄白绿”幽灵 / 020
1.6 一夜之间“八大胡同”干净了 / 023
第二章 百废待兴(1950— 1952 年) / 027-070
2.1 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 030
2.2 “盼了几辈子的事情,终于实现了” / 034
2.3 血战松骨峰 / 037
2.4 父亲精心保存的儿子遗物 / 041
2.5 “常香玉号”飞机 / 044
2.6 枪毙刘青山、张子善 / 047
2.7 一份被泪水打湿的灾情报告 / 051
2.8 “我要离婚!” / 056
2.9 从目不识丁到农民诗人 / 060
2.10 “奇兵向边塞,春风度玉关” / 063
2.11 闻名全国的纺织女工 / 067
第三章 光荣与理想(1953— 1956 年) / 071-128
3.1 城关乡的选举 / 074
3.2 毛泽东不同意以其名字命名**部宪法 / 077
3.3 粮票往事 / 082
3.4 “穷棒子社”让人刮目相看 / 086
3.5 荣毅仁的选择 / 088
3.6 久置未穿的“大元帅服” / 093
3.7 “解决国际问题不能没有中国和周恩来” / 096
3.8 周恩来在万隆力挽狂澜 / 101
3.9 钱学森归国 / 105
3.10 从《歌唱二郎山》到《天路》 / 108
3.11 库尔班大叔见到了毛主席 / 112
3.12 新中国**辆国产汽车的诞生 / 115
3.13 《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 119
3.14 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中的模范村 / 122
3.15 “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 / 125
第四章 急于前行(1957— 1961 年) / 129-166
4.1 一个窝头引发的思考 / 132
4.2 “鸭绿江一号”拖拉机驶进天安门广场 / 136
4.3 十个月建成人民大会堂 / 139
4.4 拒绝与苏联合资建长波电台以后…… / 143
4.5 电影《农奴》背后的故事 / 147
4.6 容国团:开启世界冠军之门 / 151
4.7 “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 / 154
4.8 “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 157
4.9 “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 160
4.10 扎根农村的邢燕子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 164
第五章 柳暗花明(1962— 1965 年) / 167-212
5.1 毛泽东把《卜算子· 咏梅》印发给会议代表 / 170
5.2 关于瓦弄战役的回忆 / 173
5.3 神秘的“596 工程” / 176
5.4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引起轰动 / 180
5.5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 184
5.6 红旗渠:愚公移山的现实版 / 188
5.7 “核能力说明了中国的进展,但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 192
5.8 赤脚医生:难以忘却的温情记忆 / 196
5.9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 / 200
5.10 “向雷锋同志学习” / 204
5.11 周恩来在邢台地震灾区 / 209
第六章 十年“文革”(1966— 1976 年) / 213-244
6.1 东湖宾馆平静背后的惊心动魄 / 216
6.2 “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建这条铁路” / 220
6.3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 224
6.4 从大洋彼岸飞来的白天鹅 / 228
6.5 “虽然他坐的位置并不显眼,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 232
6.6 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 / 236
6.7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 / 241
新中国故事 下部(1977— 2014 年)
第七章 革故鼎新(1977— 1982 年) / 247-282
7.1 1977 年恢复高考:国家命运的转变 / 250
7.2 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 253
7.3 真理标准大讨论 / 257
7.4 走出国门看世界 / 260
7.5 一份契约和20 个农民的手印 / 263
7.6 美国人幽默地说:邓来了! / 267
7.7 “杀出一条血路来” / 272
7.8 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 276
7.9 “女排精神” / 279
第八章 转航岁月(1983— 1989 年) / 283-314
8.1 打破了“大锅饭”的步鑫生 / 286
8.2 “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 289
8.3 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 292
8.4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有天才的创造” / 295
8.5 华山抢险,英雄群体绝顶而生 / 300
8.6 1985 年,中国的裁军年 / 303
8.7 张瑞敏为什么要锤砸冰箱 / 306
8.8 “八六三计划”诞生记 / 309
8.9 “飞乐音响”股票:回赠美国朋友的礼物 / 312
第九章 上下求索(1990— 1996 年) / 315-352
9.1 浦东开发:改革开放的“攻坚之役” / 318
9.2 希望工程:苏明娟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 322
9.3 梨树县“海选”:“像大海捞针那么去捞,捞上谁算谁” / 326
9.4 1992 年:88 岁老人的南方谈话 / 330
9.5 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 / 335
9.6 粮票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 338
9.7 孔繁森:耿耿忠心照雪山 / 342
9.8 互联网:在中国的起步 / 346
9.9 京九铁路:不走平地爬大山,不走直径绕大弯 / 349
第十章 世纪跨越(1997— 2002 年) / 353-388
10.1 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 356
10.2 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 / 360
10.3 九八抗洪:誓与大堤共存亡 / 363
10.4 国企改革闯大关:上海敲响“压锭”**锤 / 367
10.5 下岗再就业:心若在,梦就在 / 370
10.6 西部大开发: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 373
10.7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风流袁隆平 / 377
10.8 申奥成功: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 380
10.9 “没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 / 384
第十一章 发展新篇(2003— 2007 年) / 389-422
11.1 抗击“非典”: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钢铁长城 / 392
11.2 新农合:没想到咱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 / 396
11.3 浩瀚太空迎来**位中国访客 / 399
11.4 “共和国长子”再出发 / 402
11.5 姚明:中国出口的NBA 巨星 / 405
11.6 破冰:一次穿越六十年的握手 / 409
11.7 《吉祥三宝》唱响“爱与和谐”的时代主题 / 413
11.8 青藏铁路入云端 / 416
11.9 王三妮铸鼎:记录亘古未有的大事 / 420
第十二章 中国答卷(2008— 2012 年) / 423-456
12.1 汶川大地震:中国将半个国务院搬到了灾区 / 426
12.2 北京奥运会:天神在中国的欢愉 / 430
12.3 阻击国际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 434
12.4 三峡工程: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437
12.5 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军为和平远征 / 441
12.6 上海世博会:梁启超的预见终获实现 / 445
12.7 利比亚大营救:国家的动员和行动 / 448
12.8 郭明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451
12.9 跟着“蛟龙”去探海 / 454
第十三章 复兴伟业(2013— ) / 457-492
13.1 中国梦:国家意志与国人希望的完美凝聚 / 460
13.2 罗阳:忠魂永驻海地间 / 466
13.3 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 469
13.4 上海自贸区成立:既是“风向标”,也是“试验田” / 472
13.5 嫦娥玉兔终登月,千年梦想今朝圆 / 475
13.6 龚全珍:将军夫人的永恒坚守 / 479
13.7 24 小时书店:一个文化现象存在的意义 / 483
13.8 绿色转轨: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抉择 / 487
13.9 “忧居”变“宜居”:多亏党的棚改政策好 / 490
新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
卢洁,1962年3月生,吉林大学哲学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编辑、生平思想研究以及宣传工作。参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典藏本《毛泽东手书自作诗词典藏》、《毛泽东手书历代诗词曲赋典藏》、《毛泽东文集》第8卷、《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等文献集的编辑工作。担任《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副主编。参加《毛泽东与文艺》、《领袖家风》、韶山市毛泽东与文艺馆等大型展览的文案工作等。译著有《鲁迅远景》、《陈云》(画册)等。发表《“一万年还是要调查研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的现代化》、《一部反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的大型理论工具书》等研究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