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单词系统方法 本书特色
系统方法(cet-4)
u 同源合并 所有同源词都进同一家门,以家族为单位组队学习。4795个四级单词被合并为1500个家族,“压缩比”超过3比1。
u 分门别类 1500个家族每家出一个“代表”参与分类,全部“代表”(以及其代表的家族)被编入14个大类,62个主题(小类)。
u 东拉西扯 词语的搭配和使用在书中*受重视,作者处心积虑营造单词学习的“小语境”,并对单词的同义、近义、反义、形近词以及相对出现的词尽量提及,以求学习过程中彼此拉扯、帮衬。
u 夹带私货 作者作为笔译劳力与英文撕扯10余年,积怨颇深,更兼有一双善于发现槽点的慧眼,故屡屡在编写中一吐为快。
简单说,系统方法 = 词语分类法x同源词扩展法,是相乘不是相加。
从目录看,这是一本分类词汇书。比如封面上左列的单词,就属于“学校教育”这个主题(它与“科学研究”“技术创造”一起构成“unit 13 教育、科技”这个大类,请见目录)。再往右看,左列这些词又引出数量不等的单词,从写法和意思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或有某种亲缘关系。是的,每一行的单词都是同一家族的,是同源词。
本书就是按照这样的结构而不是字母顺序组织单词的,这也是书名叫“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因:说某些元素组成一个系统,意味着强调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同源词之间以及同一主题下的单词之间的联系被认为是*结实的联系,因而成为本书编排单词的依据。
以上是从结构层面介绍系统方法。在单词层面上,本书又从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强调词语/词义之间的联系:单词释义的选取和排列,单词的搭配和使用(“小语境”),相关词(同义、近义、反义、相对、形近)提示和辨析。
四级单词系统方法 内容简介
用心的写作者,始终纠结于如下问题:写这个是否对学习者有用,这样写是否是对的、是否有道理,这样写读者能否真的明白,这样写学习者是否读得下去?孜孜以求的是营养、细节、精确、体贴。
按照作者的理解,面向学习者的写作者应谨守的善:不忽悠,不糊弄。作者在新浪微博(@奶爸讲单词)提供全书电子版分享(pdf),确保读者在了解全书内容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购买,杜绝误买。
为用心学习的读者提供*切实的帮助,即便你们只是少数。
四级单词系统方法 目录
前 言
一.“系统方法”解释
简单说,系统方法 = 词语分类法x同源词扩展法,是相乘不是相加。
从目录看,这是一本分类词汇书。比如封面上左列的单词,就属于“学校教育”这个主题(它与“科学研究”“技术创造”一起构成“unit 13 教育、科技”这个大类,请见目录)。再往右看,左列这些词又引出数量不等的单词,从写法和意思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或有某种亲缘关系。是的,每一行的单词都是同一家族的,是同源词。
本书就是按照这样的结构而不是字母顺序组织单词的,这也是书名叫“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因:说某些元素组成一个系统,意味着强调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同源词之间以及同一主题下的单词之间的联系被认为是*结实的联系,因而成为本书编排单词的依据。
单词分类这个事若做不好,可能会把一堆看不出规律的词放在一起而让人心烦意乱,还不如按字母顺序排列——处女座的同学们以为然否?英语词汇书中,个人所见分类比较舒服的有二。一为《英语词汇分类记忆法》(2013-08);作者是国内较早介绍词根、词缀记忆法的蒋争老师,《英语词汇的奥秘》(*早一版1986年问世)的作者。二是德国人霍伊布莱恩 (gernot hublein)和延金斯 (recs jenkins)所著《英语万词主题分类例解词典》的中译本(杨彩月译,2011-11)。只是,这两本书并非专门收录四级单词。
把同源词编在一起讲的四六级单词书,影响大的有星火词汇以及袁新民博士、刘一男等老师的大作。就我所知这一做法是星火词汇首创或首次发表(1997或更早)。上段说到的蒋争老师所著《英语词汇的奥秘》也是把单词按照词根加以系统编排的,并且成书较早,但是收词并非针对四级。俞敏洪老师编著的四级词汇书在讲词时也作词源分析,但是单词编排的依据是字母顺序(以及后来的乱序),而不是系统方法。
其实,刘一男老师的书包含了“同源扩展”和分类的因素,不过刘老师的分类并没有采用普通的分类方法,有自己的显著特色,也并不称作系统方法或分类方法(如《四级词汇速记指南》,2014-4)。
以上是从结构层面介绍系统方法。在单词层面上,本书又从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强调词语/词义之间的联系:单词释义的选取和排列,单词的搭配和使用(“小语境”),相关词(同义、近义、反义、相对、形近)提示和辨析。这几点将在第三部分详述。
二.方法的作用
市面上各种方法让人眼晕。如果你面临选择困惑,其实可以干脆用笨法子:读词典(适合四六级考试的是中型的英汉双解词典) 。我是过来人,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法子靠谱,与很多妖魔鬼怪的方法相比在效率上也不吃亏。词典*重要的优势有二:1. 能把单词的意思和使用讲透;这方面的内容是单词学习的基本盘,需要一口口地咀嚼、消化、吸收。2. 其中提供使用简单的单词给出的英文解释,这是地道的活用英文,非一般单词书可比。
参照这一笨法子,系统方法所看重的,首先是单词的释义和用法讲解,目标是尽量借鉴词典的优势,又能根据考试需求有所精简。至于外在的方法,比如分类和词源,只是辅助。
可是看起来多数同学都很难被说服使用笨法子,这种法子被认为低效、辛苦、枯燥。很多学生还是希望单词学习能够轻松见效、短期速成,*好还有趣。
这样的想法,市场非常清楚,并且积极响应。于是,市面上很多单词书以及培训课都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 “科学”“高效”“破译”“奥秘”“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抗遗忘”“事半功倍”这些词儿都嫌不过瘾,更有“10倍速”“80倍速”“2天4000单词”“轻松”“so easy”“形象”“幽默”“爆笑”“停不下来”“忘不掉”“神奇”“秘籍”“宝典”“真经”“大法”……满怀热情,扑面而来。有些书不只提供方法,还赠送鸡汤、鸡血、兴奋剂、麻药……很不洋气。
方法的功效,我这么看:如果用笨法子掌握四级单词需集中学习50天,而某种方法能够把这个时间缩短到40天,那就谢天谢地了(以书价计,能实实在在地节省一两天时间即可值回票价)。假如一种方法有上万人使用且均算下来每人节省10天时间,就可称功德无量了。系统方法不奢望“奇迹”“颠覆”,但求提供一点切实的帮助,有几分是几分。
按说,单词分门别类之后,需要学习的数目不会减少,该有多少还是多少。但是,这种分类终归有其意义:1. 同一主题下的各个词语往往在同样或类似的场景或语境中出现,其词义和使用之间往往也存在关联或相似性,因而可以彼此拉扯、帮衬着一起记。2. 同主题的词语凑在一起会有归属感,心理上感觉舒服些,更自然些。
同源词扩展的优势,很多书或老师都有阐述,其中云英语李浩博士的说法很有意思,叫做“像数学一样学单词”,请看两个例子体会下:fortnight >> fourteen nights=两个星期(semester= six + month类似);infant >> in-(not)+ fant(to speak)→不会说话→婴儿。掌握一些初步的词源知识,就像了解汉字的部首,有时可以猜出生词的意思;即便猜不出,看到解释后也可以更顺当地理解并容易记住。这是同源词扩展的基本作用。
词源分析的价值也分情形。大体上,词汇量越大、所要学的单词构成越复杂(比如gre单词),词源分析的价值越明显。对词汇量不过千的初学者来说,词源分析意义不大。
四六级考试算是中间阶段,其中的单词可分为四类:1. 没有四级内同源词的“光棍儿”词无可扩展,用不上词源分析;2. 有同源词但是本身非常简单的词(比如ever、never、every等等是同源词),没必要分析;3. 词源友好的词,也就是看了简单的分析后发现“噢,原来这么回事”的单词,比如上一段所举例子——有些特别友好的词甚至都不用分析,放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4. 词源不友好的单词,也就是有同源词但是词义演变曲折、分析起来很费劲的单词,不如干脆硬记。这样看来,词源分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3类单词上。所幸的是,第3类单词占了四级范围内生词(中学以上的词)的大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词源分析,的确可以在某些熟悉的单词的基础上更顺畅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同源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掌握了一个熟词就自动掌握了多个同源的生词。不能因为1个熟词后面有9个同源词就说这是“以一当十”——账不是这么算的。
总之,不论吆喝何种方法,都不应夸大疗效。单词讲解精当才是根本,是关键。
三.思索、纠结和选择
编这本单词书之前,我作为笔译劳力与英语撕扯了10多年,期间有很多很多次为了弄清楚一句话、一个词的意思而搜肠刮肚,并进行各种外部搜索和验证,积攒了不少自认为没有多少机会用得上的多余“学问”。即便准备编书了,也还想着四级考试既没有难词也没有难句,自己的那点“学问”恐怕难有用武之地,因而暗自嘀咕觉得干这事会不会“屈才”。
等到开写,却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突出的感受是自己的积累总是不够,有太多东西没有弄清楚,太多的处理很难拿定主意,太多的时候很难同时完美达到多个预期的目标而必须作出妥协(compromises)。
困难不细说了,以下着重报告编写过程中的考虑、纠结的问题以及*终的选择。
1. 同源词中的“代表”如何产生?
“代表”即封面表格上左列的单词,起两个作用:一、纵向看,作为代表参与分类;二、横向看,由它引出同源词。以此看来,理想的“代表”单词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方便归类;二、*好是个熟词——由一个熟悉的词入手介绍词源进而引出同源的生词,这种扩展*方便学习。其实,这个代表还应具备第三个较为隐蔽的特征:它应是词源友好的词,也就是它的意思不应与其词根或者来源词偏离太远,这样才能从词义上具备“代表性”。
显然,光棍儿词做代表没什么说的,等额选举嘛。有些词当选代表毫无争议,因为优势明显,比如**行中的school。对于有些家族,一帮同源词中很难选出一个符合以上三个特征的理想代表,只好矮子里拔大个:这里*需要坚持的原则是词义上的“代表性”,其次是*好不是生词,归类上的方便*后考虑——我专治各种不易归类。另外有些家族则人才济济,符合三个特征的候选单词不止一个,竞争惨烈,此时的主要考虑是平衡各个unit的单词数目,尽量把这样的家族归到原本单词数较少的大类中。
2. 单词讲解的顺序
这里纠结的问题是:1)讲解完school这个单词后接着讲解这一行后面的各个同源词,然后讲解该主题中的下一个分类词academy;还是2)先把左列的分类词逐个讲解完,然后进行同源词扩展。
做法2)的优点是同一主题下的分类词可以一气讲解/学习完,不至于割裂;缺点是进行同源扩展时需要重提已经讲过的“代表”词,编写起来略麻烦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好几个来回,*初编写时采用了做法1)。编完之后终究觉得这样会严重削弱分类的意义,决定改用做法2)重新编排,即先讲解分类词,然后是同源扩展。
3. 词义的选取和排列
在词义选取方面,我存在贪多求全的顽固倾向,要不这样就不是资深处女座了。编写过程中有所克制,过后又有所删减,但书里的单词释义还是比一般词汇书多,这是基于如下的考虑:
1)如果学习单词意味着把其释义硬背下来,自然是释义越少、越简单越好背。但是,单词的释义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帮助你认识单词的。打个比方,释义好比是给单词照相。你拿着一摞相片,不会去背,而是端详、琢磨,由此形成对于实物(单词)的概念。
2)一个词的各个含义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事实上,一个单词有多个意思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是假象,所谓的“多个”意思大多是由一个核心含义引申而来的,引申的方法是单词使用范围的扩大或转移。可以说,使用范围的扩大会“撑大”单词的含义。比如dial这个词*初用来表示用以通过太阳的影子显示一天中的时间的仪器(日冕),进而扩展为刻度盘(或标度盘),然后更多地表示老式电话的拨号盘,并进而扩展到动词(拨号)。并不是说一个词一经创造出来就有几个含义摆在那里供人们使用,而是使用场合的多样化推动着单词含义的扩展、演变。所以,对于单词切不可做僵化的理解,更不可将一个英文单词的含义等同于*初学到的那个汉语解释。
这方面的做法上存在不同取向,比如新东方的卢根老师就主张释义要精练、(《四级词汇连句记词》,2014-6)。我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既然释义不是用来背的,那么列举全一点让学习者多侧面了解单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什么不好。当然,这个“全”也不是说只要词典上有的释义就全搬过来——取舍总是要的。
这样,对于有多个含义的单词来说,就存在各个释义如何排序的问题(词义单一的词则没有这种烦恼)。排序原则为:1)尽量使各个词义之间的过渡显得顺滑,避免跳跃;2)单词*初的含义靠前,引申义靠后;3)单词的常用(重要)含义靠前,不常用含义靠后。原则1)和2)通常并不冲突。但说实话,原则3)和其他有冲突时优先遵循哪个也没有一定之规,似乎也不会对学习的便利产生太大影响。
以上考虑这么多,有实质的意义吗?请看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