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 > 正文 返回 打印



案例精选

网友  2022-04-12 00:00:00  互联网

案例一:学龄前儿童家长教育方法调查问卷

亲爱的家长,您好!下面有一些问题,需要您的如实回答。回答时,请您圈上您认为合适答案的序号。您的回答不存在对错,我们也无需知道您的姓名。但为了调查研究的真实可靠,我们需要您真实的回答。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西南师大教育系学前教研室

一、您和孩子的关系是什么?

1.父子 2.母子 3.祖孙 4.其它(请说明)

二、您的职业是什么?

1.工人 2.农民 3.知识分子

4.干部 5.个体商人 6.其它(请说明)

三、您的年龄有多大?

1.20~30岁 2.31~40岁 3.41~50岁

4.51~60岁 5.61~70岁 6.70岁以上

四、当孩子犯错误时,您是

1.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错误,找出原因

2.斥责和打骂孩子

3.先斥责后打骂

4.无所谓

5.找理由帮孩子掩饰错误

五、当孩子有进步时,您是

1.无所谓

2.言语上给予表扬和鼓励

3.物质上给予奖励

六、当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或打架时,您是

1.批评自己的孩子 2.斥责对方孩子

3.支持孩子继续争吵 4.对双方孩子说明谁是谁非

七、您的孩子说过别人的坏话吗?

1.从来没有 2.偶尔 3.经常

八、当孩子提出与父母相反的意见时,您是

1.一般不会考虑孩子的意见,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2.按孩子的意见行事

3.充分考虑并适当采纳孩子的意见

九、您常常在什么时间和场合批评孩子?

1.不管时间、地点 2.吃饭时

3.睡觉前 4.事后专门找时间

十、当一个家长管教孩子时,其他家长是

1.支持管教 2.调解缓和 3.不管 4.保护孩子

十一、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关系是

1.平等、相互尊重

2.一方常常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另一方

3.常在孩子面前闹矛盾

十二、您如何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1.口头询问 2.常与老师联系了解情况

3.经常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4.不关心

十三、当孩子向您提出问题时,您是

1.有问必答,耐心解释 2.启发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3.不理睬 4.随便敷衍解释

十四、当孩子提出要求时,您是

1.完全满足 2.拒绝 3.满足合理要求

十五、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总是

1.在家学习、做游戏 2.外出游玩 3.除吃饭外,很少在一起

十六、您的孩子曾拿过别人的东西(甚至是一枚大头针、一粒纽扣)吗?

1.从来没有 2.偶尔 3.经常

十七、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

1.与母亲关系好 2.与父亲关系好

3.与父母关系都好 4.与父母关系都不太好

十八、对孩子的偏食挑食现象,您是

1.不吃就算了

2.硬逼孩子吃下他不喜欢的食物

3.鼓励孩子吃下他不喜欢的食物

4.不断变化烹饪方式,使食物适合孩子的口味

(资料来源:刘电芝,杨晓萍主编.《现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187—189.)

案例二:访谈计划的设计

课 题:“我最喜欢的人”——他人对幼儿人际吸引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幼儿的调查,了解幼儿“喜欢”哪些人,分析影响幼儿“喜欢”的因素及形成机制,探讨他人对幼儿吸引的作用及发展他人对幼儿人际吸引的策略。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对象:中、大班幼儿200名左右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步骤:

(1)找园长联系,说明来意。

(2)和班主任联系,随机抽取访谈诱饵,摘录幼儿的“登记表”,了解家庭背景(主要扶养人及职业、文化程度)。

(3)接触幼儿,融洽气氛。

(4)访谈实施。

调查内容:

(1)幼儿喜欢哪些人?(多少、种类,了解喜欢的广度)

(2)最喜欢谁?其次是谁?(了解喜欢的深度)

(3)幼儿喜欢这些人的哪些品质?(做什么?怎样交往?了解喜欢的品质)

调查反映的问题:

(1)影响幼儿“喜欢”的因素及关系(假设:相似性、表面特征、满足要求、接触频度、接近的距离)。

(2)幼儿自我概念、关于他人知识和父母的影响对幼儿“喜欢”认知的影响。

(3)幼儿“喜欢”来源于直觉、具体形象和理性体验的程度。

(4)发展儿童人及吸引的作用,发展儿童人际吸引的策略。

访谈问题设计:

了解姓名及生活一般情况的问题(略)。

表2 访谈内容准备表

访谈意图

访谈问题

备选问题

儿童排序、列举,了解喜欢的广度

①你最喜欢谁?其次是谁?(问及关系、职业、距离、表面特征)

提示:幼儿园、家中、亲戚中、工、农、兵……中喜欢谁?

归纳:这些人中最喜欢的是谁?

了解喜欢的原因

②你为什么喜欢××?(问及××行为、态度、为人处事)

提示:他和你在一起干什么?他喜欢干什么?

广泛地了解

③讲一个××的故事

提示:在某一方面或根据前面谈话

案例三:访谈调查实例选段

1.谈话目的:

调查父母如何对待儿童的侵犯性行为,以及父母对男女孩子侵犯性行为的态度是否一致。

2.准备工作:

(1)将父母对侵犯性工作的一般控制方式分为三类:严格制止;放任纵容;有时制止有时放任。必要时可设计更多的类型。

(2)设计谈话时所提出的问题,使之能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的目的,并现实可行。

(3)预试,即先找少数父母试问各个问题,看问题是否明确,措辞是否恰当,是否容易理解,会不会产生误会,等。

(4)根据预试结果,修改谈话计划,制定记录表格,与谈话对象取得联系,约定或排定谈话时间与顺序。

3.谈话内容及可能的反映选例:

(E表示谈话者的问题,R受访者反应,括号内是编著者加的说明)

例1:

E:“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应当学会保护自己,不受别人侵犯;也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应学会自我控制,避免和人打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中对两种观点都提出了接受的理由,从而可平衡“社会认可效应”。谈话者没有提供可选择的答案,故此项为不定案式问题)

R:“嗯。我看这儿附近有些孩子挺够呛,常见有打架的。我们小时候可不允许这样的。”

(受谈者并未答到点子上,故未能提供可以记录的反应。)

E:“哦。嗯……现在有些父母觉得男孩子应学会自卫,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也有些父母却认为男孩子应该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和别人打架,你对这个问题怎样认为的?”

(谈话这只是重复了问题,除语气词之外,未加其他含义。)

R:“我认为,孩子们应多学会一点自我控制。老是打架,又危险,又让人看了讨厌。”

(现在的回答上了题,受谈者讲出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预先规定了一个记录系统,如规定“不要打架”记为“0”分,“反击”记为“2”分,二者之间的中性回答记为“1”分的话,此时,按该受谈者的反应可记“0”分。)

例2:

E:“平时您对儿子说话时,下面那种可能性较大——是对他说,‘要保护自己,不要让人家打 你’,还是说,‘人家打你你就打他’;还是说‘不要和别人打架’呢?”

R:“嗯,有时我们实在很难做出选择。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孩子只好学会自卫。比方说吧,上星期有3个男孩追打他,我真不明白这些孩子的父母怎么会让他们这么干。最后我没办法,只好教他留起长指甲,只要他们来打,就抠他们。这样,他们果然不敢打了。其实我并不愿意这么做,但没办法。”

(此回答可记作“2”分)

例3:

E:“要是在学校里,有个男孩想跟小敏打架,您会对他说什么呢?是对他说:‘想办法要打过他’,还是想个另外的什么办法来处理这件事呢?”

(注意:如果是自由式谈话,就可接着再问下去,了解那个孩子后来具体怎么打的,后果如何,等等。)

R:“哦,我没用。我曾跟他去过几次学校,他们才不会和好呢。”

(又是未针对问题直接作答,无法记录。)

E:“那您怎么办呢?您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是对他说:‘想办法要打过他’,还是想个另外的什么办法来处理呢?”

R:“我想……两种可能都有。我告诉他不要惹出麻烦来,不过我也说过,人家要打你,那你就跟他打!”

(此处应记“1”分。在谈话后,将受谈者的反应分数累计起来,除以问题数,便可得出该受谈者在关于孩子是否应当反击问题上的均分。)

http://www.00-edu.com/tushu/2/2022-04-12/322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