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 内容简介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 全面抗战前10年的中国经济, 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 一次是在1931年, 一次是在1936年。1931年的发展高峰是市场主导的结果, 而1936年的高峰则带有浓重的政府色彩。本书尽可能多地从侧面展示和论述这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变化、政府政策、金融业变迁、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 目录
总序 前言
国民政府的经济投资与经济政策 1928-1937年中国的新设企业与政府投资 南京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实现途径 1937年前国民政府的民生措施及其局限 1937年前国民政府扶持经济的若干政策及措施 国民政府在经济萧条期的增税、减免税及补贴措施
中国金融业 1937年前省市立银行的扩张 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 近代以来沪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
市场与GDP 收入、游资与近代上海房地产价格 市场的定义与1933年GDP测算
经济结构转型 1937年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近代中国乡村织布业的历史地位
企业制度与信用制度 近代中国企业家多元投资效果分析 职业经理人阶层产生前的委托代理问题 ——以统益纱厂为中心的考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
阶层排序与收入分配 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排序 1933年上海城市阶层收入分配的一个估算 附录:历年所设本国企业一览表(1928-193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