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本书特色
70年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财政为新中国立国、工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在国际国内政治变迁、国民经济运行及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系统回顾过去70年我国财税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党中央重要文件、关键历史人物的回忆录为支撑,客观反映历史实际,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以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内容简介
70年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财政为新中国立国、工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在靠前靠前政治变迁、国民经济运行及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系统回顾过去70年我国财税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党中央重要文件、关键历史人物的回忆录为支撑,客观反映历史实际,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以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目录
上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篇首语
**章 财政重建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节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与沉重的财政负担
第二节 建立全国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 建立全国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定第二章 财政集中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
**节 为完成“一化三改”走向财政集中
第二节 从“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到计划经济税制框架初建
第三节 《论十大关系》与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第三章 财政综合平衡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节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失衡
第二节 “八字方针”与综合平衡思想的提出
第三节 财政综合平衡支持国民经济调整
第四节 改革税收制度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第四章 财政放权与计划经济的曲折探索
**节 财政大权不能夺
第二节 财政放权与财税体制的反复变动
第三节 税制的过度简化与税权的下放
第四节 全面整顿财政工作下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篇首语
第五章 财税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杀出一条血路”
**节 打破“统收统支”对财政改革提出新要求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第三节 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第四节 税收改革支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第六章 财税改革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基
**节 财税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初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制度
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重塑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第四节 税制与分税制改革“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第七章 基于市场化改革的公共财政框架构建
**节 着手解决政府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
第二节 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为市场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路
第四节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第八章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科学发展
**节 健全公共财政预算体系
第二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推动科学发展第九章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节 财税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第二节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第三节 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
第四节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任重道远附录: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主要指标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 作者简介
楼继伟,男,汉族,1950年12月生,浙江义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系毕业,经济学硕士。1988年至2013年3月历任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贵州省副省长,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正部长级)、机关党组成员兼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包括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学习会等,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成果,代表著作有《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消费》《税收与民生》《科技与经济融合:中央科技资源的组织方式改革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