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贫困及反贫困理论研究成果,运用生态贫困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经济总体情况,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贫困现状及贫困类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农村贫困类型多元化特征的结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消除贫困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进行定量测算,估算出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至少需要资金2.05亿元,帮助贫困人口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改厕和环境整治的五个基础问题以及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需求量是7.3亿元,合计资金需求量为9.35亿元;按照通用的环境敏感控制计量方法,界定了理论上需要关闭企业数量是147家,并测算企业关闭后的经济损失总量,以此为基础,关闭企业需要补偿的资金总量至少需要67.92041亿元;同时就资金筹措机制进行了设计,提出政府出资87.7亿元的规划方案;重点从生态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设计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从创新扶贫模式的角度设计了新形势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扶贫政策和扶贫模式,重点就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阐述了通过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而达到减少和消除贫困目标的对策;将生态补偿机制引入到生态扶贫政策体系,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工作重点、实施途径以及保障措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适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 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及项目介绍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2.4 主要研究方法
1.3 样本点的选择
第2章 相关贫困理论研究
2.1 国外贫困理论研究及国际反贫困政策变化趋势
2.1.1 国外贫困相关概念演进
2.1.2 反贫困国际政策经验及变化趋势
2.2 中国农村贫困研究评述
2.2.1 有关贫困研究的基础理论
2.2.2 贫困研究的宏观及微观视角
2.2.3 中国反贫困政策及绩效分析
2.2.4 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
2.3 关于贫困问题理论研究的简要评述
2.4 环境与贫困问题研究
2.4.1 环境与贫困的相互关系
2.4.2 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
2.4.3 环境与贫困的相互联系
2.4.4 生态功能区划与财政转移支付
第3章 鄱阳湖滨湖区环境保护与贫困现状分析
3.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分析
3.1.1 自然地理位置
3.1.2 经济地理位置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特征
3.2.1 自然资源特征
3.2.2 湖区生态环境分析
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特征
3.3.1 区域人口特征分析
3.3.2 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3.3.3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3.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贫困问题
3.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贫困现状
3.4.2 贫困人口分布
3.4.3 农村贫困类型--呈现多元化贫困状况
3.4.4 环境贫困是鄱阳湖滨湖地区农村贫困的重要类型
3.4.5 文化贫困也是鄱阳湖滨湖地区农村贫困的重要类型
3.5 鄱阳湖滨湖地区农村致贫因素
3.5.1 经济因素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主导因素
3.5.2 环境因素是导致农村贫困的基本原因
3.5.3 社会因素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因素
3.6 农村致贫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4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消除贫困的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分析
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消除贫困之间的矛盾
4.2 减少贫困的资金需求分析
4.2.1 扶助方式与资金需求
4.2.2 农户和社区建设资金需求测算
4.2.3 环境保护层面的资金需求分析
4.2.4 资金供给机制--资金筹措机制
第5章 鄱阳湖滨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消除贫困政策研究
5.1 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实施
5.1.1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政策的演变
5.1.2 现有扶贫政策简述
5.2 现有反贫困政策的评估
5.2.1 县级扶贫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及整体效果评价
5.2.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扶贫模式及扶贫效果评价
5.3 现阶段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的问题
5.3.1 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的瞄准机制出现偏差
5.3.2 农村财政扶贫管理政策的缺失
5.3.3 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缺失
5.3.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导致返贫现象加剧
5.3.5 扶贫行动缺乏非政府组织和贫困人口的参与
5.4 国际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5.4.1 国内外扶贫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5.4.2 国际扶贫模式和经验的启示
5.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减少贫困的政策设计
5.5.1 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做大扶贫经济基础.
5.5.2 创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扶贫政策和模式
5.5.3 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5.4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5.5.5 探索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孔凡斌,1967年12月(农历)出生,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任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江西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西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农业组)专家,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特聘专家;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4年奥地利维也纳农业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10月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援助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18项,出版著作6部,在《林业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地理》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第二届江西优秀理论成果奖1项,江西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6项,中国林学会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