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未来之沿岸环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从“开发”到“环境”的变革、沿海环境改革事例及课题、如何应对新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今后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四章。主要包括海洋环境新课题 ; 流域的综合保护及管理 ; 长良川河口堰等。
构筑未来之沿岸环境 目录
序
开篇
**章 从“开发”到“环境”的变革
序
**节 海洋环境新课题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保护及管理
一、环境标准新思考
二、环境如何达标
第三节 环境评估现状——填埋工程、港湾建设
一、《环境影响评估法》的出台
二、评估手续
三、环境影响评估概要
四、新环境影响评估的启示
第二章 沿海环境改革事例及课题
序
**节 长良川河口堰
一、建设河口堰的背景
二、政府和日本自然保护协会(财团)等NGO的争论
三、河口堰的现状
四、长良川河口堰等的经验启示
五、专家、学会所要起的作用
六、小结
第二节 三番濑填海造地
一、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
二、今后的工作
第三节 中海本庄填海造田工程
一、中海本庄填海造田始末
二、本庄施工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日本海洋学会海洋环境问题委员会的建议
三、为了做到科学的影响评估
第四节 藤前潮滩填海造地
一、过程及论点
二、评估的立脚点
三、“评估书”的重大问题
四、实施评估的调查计划以及内容
五、要开展综合性评估
六、评估的可信度
七、藤前潮滩评估的教训
第五节 谰早湾填海造田
一、谰早湾填海造田计划的过程
二、谰早湾填海造田工程的特征
三、环境评估的内容与问题点
四、“谰干”带来的海域环境的变化以及评估的失败
五、谰早湾评估的特点以及反思
六、小结
第六节 浮体
第七节 今后的课题
一、问题所在之处
二、研讨会的作用
三、顾问的作用
四、小结
第三章 如何应对新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序
**节 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工作流程
一、环境影响评估法的理念和工作流程
二、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状况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指南
一、海洋环境问题的形势
二、有关实施EIA的生态学研究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四、EIA的视频监控系统
五、针对EIA的建议
第三节 数值模板的应用
一、数值模板的发展历程
二、数值模板的“现象(现实)”再现度
三、有效性和局限性
四、课题和展望
第四章 今后如何应对环境问题
前言
**节 环境教育及研究
一、市民的环境教育与环境学习
二、环境研究和人才培养
第二节 环境评估的数据管理
一、日本海洋数据中心的海洋数据处理
二、数据公开制度的确立——生物信息公开
第三节 环境评估研究组织
参考资料 《东京湾保护基本法》试行方案纲要
后记
构筑未来之沿岸环境 节选
**节 海洋环境新课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近年的“环境问题”与196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可谓亦步亦趋。20世纪60年代,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迅猛,引发了破坏自然环境的“公害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当时由国家及地方自治体紧急制定法律及公害防治协定。在此期间,政府开展了沿岸的环境研究,设立了国家研究机关和各自治体的公害、环境、卫生中心等,这些机构成为收集、解析、研究沿岸环境数据的中心。民间机器制造商在检测技术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进步。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继续在大学中开设有关环境问题的讲座,培养专业人才。30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终于解决了可怕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水环境、堆积物环境、大气环境等)。但是,大气污染问题、水质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在沿岸地区,各个地区对于污染物、环境的种种变动因素及知识积累还很少,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人才数量不足,缺少使经验发挥运作的系统。 1971年,制定了有关水质污染的环境标准。此后,增加了新的条目并进行了若干改进。但有必要据现今环境制定新的条目。特别是要重新审视有机物含量指标,即COD。为了维持水底生物的栖息环境,在夏季,底层的溶解氧浓度至少要保持在2-3mgl-1。环境标准的新方案需要探讨生物指标及引入保护沿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指标。 今天,地球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大。同时,对于沿岸地区环境,为了恢复因填海造田、疏浚、护岸工程等而遭受破坏的环境生态系统,人们需重视环境修复技术。因此,人们开始开发新技术,引入新的施工方法。人们开始认识到把沿岸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特定体系加以看待的重要性。 日本的沿岸地区人口密集,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有机物及营养盐通过河流、下水道处理厂流入内湾和沿岸地域,导致营养过剩。夏季会发生大量赤潮和青潮,影响鱼类贝类,引发了很大的社会问题。由于滩涂和浅滩被填埋,沿岸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生产功能下降。在利用这些沿岸海域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做好其保护及修复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已有学者提出,应在考量河流的生物形态、景观、水的颜色和气味等因素后提出包含沿岸海域生物形态和景观的综合指标(小仓,1996)。美国提出了把流人湾河的流汇水水域作为一个支系考虑的“汇水域法”,并于1983年开始实行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