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异质性视角的价值链升级研究 本书特色
《基于技术创新异质性视角的价值链升级研究》将“技术创新异质性 ”全面 的引入经典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地区)创新模式异质性对出口产品国内技术 复杂度和价值增值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对不同技术水平价值链条转换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技术创新异质性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地区)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探寻不同国家(地区)价值链升级的路径,本文从内源技术创新异质性 和外源技术创新异质性两个方面,分别考察不同国家(地区)公共教育投入、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等内源 因素以及不同渠道的研发资本异质性流动(例如IFDI、高技术产品出口、购买知识产权)等外源因素对不同技术水平产品的出口国内技术复杂度、价值增值以及价值链条转换的影响,为中国实现价值链攀升提供可借鉴性建议。
基于技术创新异质性视角的价值链升级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
1?2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和数据来源
1?3?1研究内容
1?3?2数据来源
第2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全球价值链内涵及特征
2?1?1全球价值链的内涵
2?1?2全球价值链的特征
2?1?3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度量
2?2创新、研发与技术创新
2?2?1熊彼特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2?2?2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2?2?3技术创新与R&D活动
2?3创新异质性思想演化
2?3?1国际贸易中的异质性思想
2?3?2创新异质性思想
2?4技术创新与价值链升级
2?4?1价值链升级的内涵
2?4?2内源技术创新与价值链升级
2?4?3外源技术创新与价值链升级
2?5相关文献述评
第3章技术创新异质性、中间品贸易与价值链升级
3?1技术创新异质性内生增长模型引入
3?2技术创新异质性内生增长分析框架
3?2?1偏好、产品生产分工
3?2?2技术创新异质性思想的引入
3?2?3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分工
3?3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
3?3?1技术创新异质性与研发投入
3?3?2技术创新异质性与技术水平提高
3?3?3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增值
3?3?4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条转换
3?4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关系归纳
3?5本章小结
第4章技术创新异质性测算与价值链分工地位评估
4?1技术创新异质性的测算方法
4?1?1非前沿测算方法
4?1?2前沿测算方法
4?1?3LP-SR方法及其应用
4?2基于技术复杂度和价值增值的价值链分工地位评估
4?2?1度量方法选择
4?2?2数据来源和解释
4?2?3价值增值和技术复杂度核算结果
4?2?4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评估
4?3技术创新效率测算与异质性检验
4?3?1技术创新效率测算与数据说明
4?3?2测算结果及异质性检验
4?4本章小结
第5章内源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
5?1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理论与模型构建
5?1?1内源人力资源异质性理论
5?1?2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基本模型
5?1?3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动态模型
5?2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动态均衡分析
5?2?1消费者行为和预算约束
5?2?2人力资本投资与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
5?3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与价值链升级
5?3?1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与技术水平提高
5?3?2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与价值增值
5?3?3内源人力资本异质性积累与价值链条转换
5?4内源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实证分析
5?4?1单位根检验
5?4?2计量模型设定、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5?4?3数据描述性统计
5?4?4实证结果
5?5本章小结
第6章外源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
6?1外源技术异质性扩散及其表现
6?1?1技术扩散的引源地差异
6?1?2技术扩散的贸易和外商投资差异
6?1?3技术扩散的对外投资差异
6?2外源研发资本流动核算与模型修正
6?2?1外源研发资本流动来源
6?2?2外源研发资本流动测算
6?2?3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模型修正
6?3外源研发资本流动与价值链升级
6?3?1外源研发资本流动与技术水平提高
6?3?2外源研发资本流动与价值增值
6?3?3外源研发资本流动与价值链条转换
6?4外源技术创新异质性与价值链升级:实证分析
6?4?1计量模型设定、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6?4?2数据描述性统计
6?4?3实证结果
6?5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政策建议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32个国家(地区)技术形成效率两两检验T统计量
附录B32个国家(地区)价值增值效率两两检验T统计量
基于技术创新异质性视角的价值链升级研究 作者简介
韩亚峰,男,1985年2月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西安交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价值链与国际分工、能源环境政策与管理、3E系统模拟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