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及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新型城镇化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规模巨大,在此过程中,要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制约,如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东部与中西部、农村与城市发展差异巨大,人口迁移的不确定性和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发展等。因此,本研究拟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构建模式、动态稳定性及影响动态稳定性的因素,丰富和深化新型城镇化动态稳定性理论,论述宏观经济变量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理,阐明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为相关领域的制度和政策创新提供依据,为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决策支持,为完善城镇化的管理、促进新型城镇化合理布局与发展提供建议。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及模式研究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和相关研究
第 2 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2.1 农村改革开启城镇化大门(1979—1987年)
2.2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发展(1988—1996年)
2.3 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97—2011年)
2.4 改革进程中的新型城镇化再出发(2012年初至今)
第 3 章 从经济增长角度探求新型城镇化形成机制
3.1 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
3.2 人均收入对城镇化的影响
3.3 高昂的房价对城镇化的制约
3.4 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再平衡与协调机制
3.5 中央及地方财政对于城镇化的支持
3.6 本章总结
第 4 章 中国人口结构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
4.1 确定中国人口总量与结构的必要性
4.2 中国人口总量与结构的官方统计口径
4.3 对于中国人口总量与结构的质疑
4.4 准确指标的假设
4.5 依据小学入学人数进行的验算
4.6 人口结构分析
4.7 本章结论
第 5 章 劳动力迁徙及老龄化对城镇化路径的影响分析
5.1 我国总体劳动人口和劳动力
5.2 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
5.3 我国劳动力迁徙总量
5.4 我国老龄化速度测算
5.5 劳动力迁徙及老龄化对城镇化既定路径的影响
5.6 本章结论
第 6 章 从资源角度构建城镇化合理布局
6.1 “南水北调”能否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
6.1.1 长江沿岸湖泊现状
6.1.2 影响“南水北调”的水土流失问题
6.1.3 “南水北调”对北京供水的补给
6.1.4 “南水北调”对华北平原的补给
6.1.5 “南水”的潜力分析
6.2 其他资源对城镇化的制约
6.3 环境贸易壁垒对资源开发的限制
6.4 新型城镇化对于环境保护的考虑
6.4.1 加速发展环保产业
6.4.2 按照国际标准,培育环保企业
6.4.3 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环保产品的水平
6.5 本章总结
第 7 章 通过国际指标分析城镇化的进程和速度
7.1 美欧及日韩城镇化模式的参考与借鉴
7.2 经济方面主要数据指标的比较
7.2.1 住房总价值与GDP的比率
7.2.2 投资与GDP的比率
7.2.3 零售与餐饮
7.3 储蓄/债务方面主要数据指标的比较
7.3.1 居民净储蓄指标
7.3.2 债务负担指标
7.4 人口方面主要数据指标的比较
7.4.1 适龄劳动人口
7.4.2 人口老龄化指标
7.5 因变量城镇化率
7.6 本章结论
第 8 章 新型城镇化引致的投资需求分析
8.1 投资能否让国家变得更富裕
8.2 房地产的投资分析
8.2.1 房地产的存量和规模
8.2.2 房地产的供给
8.2.3 房地产的需求
8.3 房地产投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4 房地产税与集约型资源支持
8.5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分析
8.6 基础设施建设引致的投资需求分析
8.7 本章结论
第 9 章 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9.1 东京与北京的人口规模比较
9.2 北京的资源制约
9.2.1 水资源
9.2.2 交通资源
9.2.3 基础教育资源
9.3 关于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结
第 10 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特大城市规模预测
10.2 二线和中小城市的规模预测
10.3 我国城镇化的产业前提
10.4 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及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李拓,男,1980年出生,籍贯河北,管理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长期从事国际业务相关实务及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国家(地区)及国外金融机构评级模型设计和限额管理,风险监控及相关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国外金融机构客户和产品营销,海外机构管理等。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