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2020-06-05 00:00:00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研究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分析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价格与收益,进行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创新,研究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在不同领域进行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建立种票制度、肥票制度、管票制度、推票制度、沼票制度、沙票制度、河票制度、政票制度、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等。同时研究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发展权问题,对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进行评价,探讨其发展趋势。统筹耕地与建设用地指标,建立稳步增长的粮食总产量红线。把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推广到各领域,全面系统地研究占补平衡制度。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土地、资源、城镇、农村、粮食、贸易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关注土地资源问题的广大读者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目录

目录
**章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 1
**节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研究 1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研究背景 1
二、地票概念 2
三、地票研究综述 4
四、其他研究 7
第二节 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配置 7
一、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是城乡土地比例的统筹 7
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是典型的城镇包围乡村的过程 7
三、从乡村包围城镇到城镇包围乡村 9
四、城乡的布局分工更为简单明确 10
第三节 土地利用效率统筹配置建设用地指标 11
一、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指标的总量提升 11
二、地票帮助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12
三、土地利用效率的城乡差距 13
四、安置聚居点的土地再度利用 14
五、地票交易*终改变城乡之间的土地用途布局 14
六、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张 15
第二章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价格与收益 17
**节 地票的价格 17
一、城乡建设用地成本与指标的价格 17
二、地票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的关系 18
三、乡村建设用地指标价格的分类及价格 20
四、乡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动机分析 22
五、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关系 23
六、地票与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的关系推测 23
七、地票价格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关系 24
第二节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价格 25
一、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高低 25
二、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形成 27
三、影响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 27
四、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29
五、地票推广 29
六、降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持有者的失望感 33
第三节 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收益 34
一、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的资金收益 34
二、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增加依赖产票制度创新 39
三、城市化中土地用途转变成为收益增加的来源 42
四、城郊耕地的价值和作用 42
五、城市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比例 44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创新 45
**节 建设用地与经济结构转型条件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 45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全面推广普及 45
二、转型经济的本质是城市对农村的同化 48
三、城镇化的维度 49
第二节 农民进城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进城的制度改进 50
一、发展权悖论要求农民与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同步进城 50
二、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导致发展权不均衡的因素 51
三、理论创新和制度保障 52
第三节 地票与土地指标的统筹 53
一、地票本质是城乡建设用地资源交易 53
二、建设用地指标的统筹与流动 55
三、地票在建设用地指标统筹方面遇到挑战 56
四、三类土地指标的统筹 57
五、三个城镇化同步发展 58
第四节 边远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到城郊建设用地水平 61
一、建设用地参与土地城市化进程 61
二、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到城镇水准 62
三、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同等价格 63
四、纯地票制度下乡村交易市场卖地考虑 64
第四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67
**节 带着地票指标进城的新型城镇化 67
一、进城人口在城镇定居 67
二、地票制度乡村建设用地指标进城 67
三、地票额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进城安置的建设用地指标 70
四、不完全的城镇化与进城人口占地问题 72
第二节 根据城市发展潜力制定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额度 73
一、城市生长潜质分析 73
二、开放地票统筹范围 75
三、扩展地票统筹的范围挑战 76
四、解决发展权悖论需要对不同潜质的城市制定不同的地票统筹区域 76
五、制定城市发展潜质与统筹城乡面积对等的制度 78
第三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与地票制度的覆盖面 79
一、城市发展潜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79
二、建设用地指标供应模式 80
三、建设用地指标的成本 80
四、计划经济模式经营城市化操作不当 83
五、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和资源流动一致 83
六、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 85
七、地票成为**供地平台 85
第五章 不同领域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 88
**节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88
一、目前土地制度的变革困境 88
二、规模经营需要激励机制设计 91
三、土地资源占补指标奖励规模经营 92
第二节 种票制度解决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留种权 93
一、种票制度设计的背景 93
二、种票制度设计思路 94
三、种票制度设计目标 97
四、保障措施和*终效果 97
第三节 肥票制度试析 98
一、肥力水平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98
二、肥票制度思路 99
三、肥票制度的具体操作路径 100
四、利益主体的利益损益 102
第四节 管票制度试析 102
一、管理对耕地产量潜力的发掘 102
二、管理激励制度试析 103
三、管票的悖论和问题 104
第五节 推票制度试析 105
一、农业推广的现状与问题 105
二、农业推广的激励机制制约 106
三、农业推广的激励制度建设 107
第六节 沼票制度 108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筹集沼气建设资金思路 108
二、沼票制度建设的实践 109
三、存在问题 111
第七节 风沙治理的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创新 111
一、沙票制度的背景 111
二、沙票制度的建立 112
三、利益分配 113
四、建设沙漠城市的土地解决对策 114
五、沙漠城市建设的制度创新 115
第八节 河票制度试析 115
一、河道治理的问题 116
二、河票制度创新与对策 117
第九节 三产融合下的微城镇化政票制度试析 118
一、政票概念内涵 118
二、政票制度思路 119
三、乡镇合并产生土地资源占补指标交易实践 120
四、政票制度实施要点 121
第十节 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试析 122
一、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特点 122
二、教育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设计的框架 123
第六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与发展权 124
**节 发展权归属研究 124
一、地票制度的本质是发展权交易 124
二、地票的三种不同用途 126
三、地票落地区域与复垦者进城区域的重合与差距 128
四、不同居民对地票发展速度的期望 130
五、地票留在乡村的利益博弈 131
六、发展权补偿价格 131
七、发展权问题亟待解决 132
八、发展权是地区的发展权还是当地居民的发展权 132
九、乡村地区和当地居民的发展权 136
第二节 权票制度补偿乡村未来城镇化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 140
一、权票制度内涵 140
二、权票是对地票制度的补充设计 141
三、权票制度设计 142
四、权票与地票并行十分必要 146
第三节 人的城镇化速度随着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统筹利用而加快 148
一、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阶段 148
二、城镇化建设用地的快速置换发展阶段 150
第七章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评价与发展 154
**节 地票制度评价 154
一、地票作为指标的不足 154
二、地票制度对于土地流转的价值 156
三、地票竞争试析 156
四、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创新的巨大价值 157
五、土地资源占补指标的集中居住促进作用 158
六、土地财富转移的路径优势 161
七、地票与其他制度的比较 161
八、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本身的完善 163
九、土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增量改进与土地双轨制的结束尝试 163
第二节 地票发展试析 167
一、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是一种创造 167
二、制度创新的生命力标准 169
三、制度的命运 169
四、土地资源占补平衡未来的测度 170
第八章 统筹耕地与建设用地指标 172
**节 稳步增长的粮食总产量红线 172
一、耕地面积红线转换为稳步增长的粮食总产量红线 172
二、耕地效率提升后可以产生多大建设用地效应 174
三、精细式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 177
四、粮食总产量红线制度与耕地面积红线的关系 183
第二节 粮食安全保障制度 186
一、粮食安全保障制度的激励与控制 186
二、从联产承包制到粮食总产量红线管理 187
三、粮食安全保障的典型控制方式 191
四、总产量指标在各地区之间交易 192
五、高级直接控制要素指标的运作方式 194
六、充足的耕地为耕地红线提供基础 196
第三节 产量红线制度 199
一、产量红线与产票交易 199
二、按照单产和建设用途价值,划分耕地的面积、单产、耕地转变为建设用途后的单位面积建设用途价值的单位 205
三、确保耕地产量稳步增长条件下求得土地指标**利用 208
第四节 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 214
一、用途管制与土地指标 214
二、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的关系 218
三、耕地红线与耕地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何操作 221
第五节 耕地指标分析 228
一、土地指标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分析 228
二、耕地指标管理分析 233
三、耕地实际指标提升分析 239
四、人口与土地指标同步进城分析 241
五、耕地用途管制与土地指标的关系 242
第六节 土地管理模式转型 245
一、土地管理精细化转型 245
二、土地管理的两次飞跃 248
三、耕地总量控制与抛荒关系试析 250
四、耕地红线的时空统筹价值 252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58 土地资源占补平衡制度创新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295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