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2016年: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1900~1911)》从财政权力分配角度出发力图对清末通货膨胀做出新的解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2016年: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1900~1911)》选取清末通胀作为研究对象,以1900-1911年为历史的横截面,将其放置于清末财政权力下移与外移、传统货币、财政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大背景下予以探讨,针对通胀历史因素、思想动机、权力分配、政府能力等方面进行层层剖视。笔者试图通过清末通货膨胀为载体,尝试揭示传统财政、货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和财政权力下移与外移的历史背景下,财政危机诱发的经济失调。
清末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通货膨胀下的社会与经济 二、理论方法 三、学术史回顾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章 咸丰朝的通货膨胀 **节 财政危机触发下的通货膨胀 一、“道光萧条”下的短缺财政 二、鸦片战争与经济的持续萧条对窘竭财政的冲击 第二节 咸丰时期通货膨胀的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对财政的冲击 二、发行与强制推行劣质货币 三、物价上涨和民间社会恐慌 第三节 规复旧制的治理 一、打击私铸,强制推行劣质货币 二、终止大钱、贱金属货币、纸币的流通 小结
第二章 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清末通货膨胀 **节 咸丰之后货币发行权的分散状况的维持与加剧 第二节 新政时期清政府的失衡 一、甲午战争、庚子赔款打破财政均衡 二、新政支出形成新的财政压力 第三节 地方财政亏空与铸币的滥发 一、中央摊派增加与地方财政负担的加剧 二、银元、铜元等新式铸币的财政性发行 第四节 纸币失控 一、外国纸币无序发行与监管无力 二、中国金融机构的滥发 第五节 银供应的外来性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一、世界主要国家采用金本位,产生大量过剩白银 二、侨汇对白银流动的扭转作用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发展与恶化 一、光绪年间物价的开始上涨 二、宣统年间物价增速的加快与经济形势的恶化 小结
第三章 通货膨胀影响下的经济与社会 **节 短期内对经济的促进 一、铸币余利对财政平衡的作用 二、铜元余利对于新政事业的促进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下货币的贬值 一、白银购买力的下降 二、铜元购买力的下降及其对银元的贬值 三、生活物资价格上涨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民生的影响与民众心理反应 一、通货膨胀下财政收支的变化 二、商会对地方政府货币政策的回应——以天津商会为例 三、抗议价格上升、铜元折价民变的增加 小结
第四章 治理与集权:清政府治理通胀政策的双重性 **节 打击伪币、削弱非中央机构货币铸造权 一、打击私铸、私销 二,控制地方政府银元、铜元铸造权 三、限制非中央机构钞票与外国货币的发行与使用 第二节 建立大清银行,集中发行权 第三节 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权的控制,减少财政赤字 一、改革财政制度、清理财政、加强对地方财政控制 二、地方财政机构的改革 三、尝试建立预算、减少财政赤字 第四节 改革本位制度 一、金本位 二、金汇兑本位 三、银本位 小结
第五章 通货膨胀对清末新政的影响及其特征 **节 通货膨胀下政治腐败的恶化与清政府内部博弈的加剧 一、铜元余利刺激下腐化的加剧 二、跨省贩运铜元的出现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财政从属性及其与通货膨胀的互动 第三节 区域和层级:清末通胀的时代特征 小结
结语 一、传统财政、货币思想占主体地位和财政权力离散是通胀爆发与加剧的根本原因 二、清末通胀的特有属性:层级性与区域性 三、具体措施的进步与局限
附录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史料汇编 三、报刊史料 四、文集、日记、笔记 五、研究著作 六、研究论文 七、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