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2020-06-05 00:00:00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本书特色

作为国家粮食供给基础的种粮主体,已经不仅仅只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户,而且种粮主体的耕地利用、粮食种植以及技术选择和储粮、售粮等行为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对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均形成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把握新常态下种粮主体的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之策,本文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情况、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四大因素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宏观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文除导论外,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对粮食安全、种粮主体等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就国内外关于种粮主体耕地利用行为、粮食生产行为、技术选择行为以及储粮、售粮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第二,从粮食需求、供给及国际市场三个角度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将反映粮食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利用粮食安全系数法和粮食安全预警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第三,对全球粮食区域性短缺矛盾和国内粮食需求变化、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以及种粮增收等方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判。分析四川粮食安全现状以及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和支持政策调整对四川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四川粮食供需走势进行分析。第四,阐述耕地功能、流转及粮食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种粮主体对耕地利用态度和方式的变化,对由此而形成的非粮化、粗放化、短期化耕作等行为进行分析。第五,分析粮食生产效益持续降低、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融资难度大以及劳动力配置等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分析,阐述粮食生产中不同主体在粮食政策效应、服务和投资方面的行为差异及其对粮食播种面积和质量安全造成的影响。第六,阐述种粮主体技术选择中的产量导向、风险厌恶和供需错位特征,对技术需求多元化、劳动投入减量化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两面性。第七,对种粮主体储粮方式、比重以及粮食销售比例、渠道、信息来源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剖析种粮主体粮食储存销售行为变化的内在动因。
第八,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安全现状及走势,提出从政策导向、支持对象、支持领域和推动机制四个方面应对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并提出细化政策建议。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作者简介

2001-2005年,四川师范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2016年攻读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研究工作。参与写作《重塑四川经济地理》第六章,独立完成《重塑四川经济地理》第三十章,(主编 林凌 副主编 刘世庆(常务) 雷开平 王小刚 丁任重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2014年荣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3158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