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 本书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中国,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中国梦”的内涵和境界。本报告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群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为基础,对我国九个城市群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进行客观考量和公正评价。中国九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并列)。该报告在顶层设计上充分考虑中国城市群发展在层面、关系上的复杂性,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问题,具有引导中国城市群正确方向、总结城市化先进经验、提供城市发展科学思路及对策的重要价值。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坐标,融战略方向与建设路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南于一书。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 目录
前沿观察我国城市群规划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刘士林)3一、 如何看待国家启动城市群规划编制?3二、 城市群规划编制重点要做好哪些准备?4三、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的区别是什么?5四、 中西城市群形成的机制性差别是什么?6五、 城市建设怎样过渡到城市群建设?7六、 国家城市群规划对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8七、 推进城市群建设应重点发展哪些方面?9八、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与“城市群”之间的关系?10九、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1十、 如何看待“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关系?12十一、 我国城市群*新的发展状况、趋势和问题是什么?13十二、 我国城市群需要确立怎样的战略模式?14十三、 影响中国城市群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5主题报告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刘士林、刘新静、盛蓉、张懿玮等)19一、 2016: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9二、 2016报告: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25三、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与评估机制30四、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情况及主要评价42五、 2016报告: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74战略研究美国巨型区域战略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刘学华、张书成)81一、 21世纪城市群发展态势值得关注82二、 21世纪美国巨型区域规划战略简介85三、 美国巨型区域战略对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启示93新型城镇化与分形空间建设(高小康)98一、 从大都市化到新型城镇化98二、 都市群与城市的逆集中化100三、 “分形”与智能化102四、 城市空间分形化的可能与机会105人文城市理念下的棚户区改造问题研究(孔铎)109一、 我国棚户区的分类、改造重点与改造实践的现状110二、 棚户区改造困境的文化阐释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人文转向112三、 国外棚户区改造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15四、 人文城市理念下的棚户区改造的对策和建议116理论参考城市群的全球化进程及中国经验(刘士林)121一、 城市群概念的发生及其在中国的传播122二、 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描述126三、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中西城市群差异分析129美国东北部海岸城市群的发展理念和思路(盛蓉)134一、 空间及政策规划134二、 人口状况及特点138三、 社会和文化生活14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空间文化变迁研究(刘新静)147一、 上海都市空间重构的三种趋势147二、 上海都市空间重构的三个问题154三、 上海都市空间重构的驱动因素158专题报告长三角“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研究报告(刘士林、王晓静、苏晓静等)165一、 长三角“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背景与现状165二、 江南传统村落评估认定框架的建构与阐释167三、 长三角“中国传统村落”调研与总体分析169四、 江南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71五、 开展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建议175长三角十大“中国传统村落”个案研究报告(张书成)178一、 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178二、 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180三、 镇江市京口区姚桥镇儒里村182四、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明月湾村183五、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185六、 绍兴市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186七、 丽水市龙泉市西街街道宫头村187八、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189九、 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岩头村190十、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191智慧城市国外智慧城市研究与建设报告(盛蓉、周之澄)195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理论研究195二、 智慧城市的类型与案例研究203三、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207智慧城市与新时期的江南城市文化建设(朱逸宁)209一、 早熟的城市: 江南城市文化在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209二、 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江南城市文化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212三、 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实现文脉的活态传承途径214对话访谈《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221一、 不赞成“政府—市场二分法”评价城市群发展221二、 行政与市场,各有利弊222三、 三大城市群各自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222四、 关于环首都贫困带现象的讨论222五、 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哪个城市群好一些?223六、 在内部沟通上,哪个城市群好一些?224七、 经济类型对城市群的影响224八、 中心城市龙头地位的确立224九、 世界城市群的启示和借鉴问题225《华尔街日报》专访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场时间与空间的博弈226一、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226二、 协同发展进程可能带来的问题226三、 产业、交通和行政之间的协调227四、 京津冀三地政府的状况228五、 关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229六、 京津冀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230七、 京津冀规划的“软件”230八、 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231《经济学人》智库专访 关于上海社会资本和文化消费水平的问答233一、 中国大城市的巨大变化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233二、 上海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和差异234三、 上海城市社区的互惠水平235四、 互惠性在上海城市社区中的作用235五、 上海当地机构提高社区基础设施的措施237六、 上海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参与238七、 提高上海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因素239八、 社会资本参与的上海社区活动239《澳门月刊》专访 “公共安全,究竟离我们有多远”241一、 近年来一些城市的社会安全问题241二、 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深层次原因242三、 公共安全的预防或应急管理成功案例243四、 提升社会或城市公共安全的核心问题244五、 公共安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245学术资讯以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2014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会议综述249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人文转型——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秋季论坛综述263多学科城市研究的框架与方法——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文科创新论坛会议综述2742015互联网 智慧寺院建设论坛会议纪要282 后记288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简介290
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 作者简介
刘士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数字化城市与交通研究所执行所长,主要从事城市科学、文化战略、智慧城市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分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科学》集刊主编、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等。
刘新静,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城市科学研究部主任、专职研究员,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办公室成员,主要从事都市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区域与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全国新城新区研究,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编委,《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群数据库》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