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 本书特色
本书站在经济乃至民族复兴的全局角度看农业,站在长期的历史跨度看农业,站在全球的视野看中国农业,站在供给与需求的不同侧面看农业,从全新的视角去探寻农业发展之路。
通过全新视角分析,供给是应对挑战、战略实现的着力点。2049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将实现五个“化”:一、农民收入现代化:这一“化”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减少农业人口比重,解决二元结构,生产经营实现高度科技化、规模化、链条化、特色化,管理服务实现高度系统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二、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一“化”主要体现为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发挥价格调节机制;三、制度供给现代化:这一“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和商业层面;四、农业生态一体化:这一“化”
主要体现为食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和改善;五、农业布局全球化:这一“化”
主要体现为在全球进行农业的资源生产、流通和储备、资本(期货)市场等环节的全面布局。
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 内容简介
1.本书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率先提出土地的“股田制”,对土地实现休耕和轮耕,推进农业的布局全球化、采用农业科技、互联网和金融期货手段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等思想,面对中国人收入提高、农业消费结构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规模减少等未来趋势,站在全球的角度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角度思考中国农业的未来。这是一本跨国界、跨百年、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新视角研究力作。
2.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提出了更加详尽的措施和规划,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2049年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内容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规划。
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 目录
序 / 黄剑辉 / ix自序 / xiii**章中国现代农业的基础一、中国农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 004二、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 006三、现代农业中长期研究目标 / 006四、中长期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 / 007第二章中国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目标一、需求情况 / 011二、供给情况 / 018三、历史沿袭 / 019四、国际借鉴 / 021五、中国现代农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 022第三章中国现代农业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一、需求与供给作用的非对称性 / 027二、现代农业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 028三、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的基本面判断 / 028第四章中国农业现代化历程和经验一、农业发展恢复期 / 035二、粮食生产安全实现期(1984~1999年) / 039三、农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进程(2000年~至今) / 044四、“入世”后的农业发展 / 047第五章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经验一、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 053二、加拿大现代农业的发展 / 058三、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 / 062第六章中国现代农业的目标与任务一、现代农业各阶段的主要目标 / 069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072第七章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一、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度 / 077二、财政支农制度 / 078三、金融支农制度 / 078四、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 / 079五、农地经营制度 / 079六、农业教育制度 / 080七、农业风险防范制度 / 081第八章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一、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 085二、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 120三、开放条件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 / 143第九章新常态下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的政策建议一、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177二、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 179三、以土地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180四、以稳定粮食数量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181五、以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为方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 183六、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任务,加快农业“走出去”战略步伐 / 184结语 / 187参考文献 / 193
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 作者简介
金海年,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人民大学MBA、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
现任: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理事、人民大学MBA企业导师。
曾就职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信集团、中科院、Sapiens、九城集团等机构、挂职于统计局。在经济、金融、财政、互联网及信息科技等领域积累了20年长期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财政研究等各类权威渠道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和专业文献,出版《制度红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