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2020-06-05 00:00:00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本书特色

本书将企业外包战略置于国际化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产业内中间品跨国生产策略选择理论模型加以修正和发展,区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面刻画了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影响企业知识积累与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条件及作用机制,提出中国本土制造业依托外包合约纽带参与国际分工的形态对产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多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并针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实践的动态特征,提出推动服务产业创新竞争力的战略与引导措施。本书的研究贯通了外包作为国际化经营的微观视角与作为产业内分工动力的宏观视角,形成了全新的研究角度与分析思路,并结合采用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与企业调研的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论证。本书观点对于中国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竞争力问题研究形成了理论贡献,也对中国促进外包升级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与举措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内容简介

本稿以中国经验,分析承接外包的产业情况以及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在讨论中国的产业升级,从制造外包向服务外包升级,从低端的批量生产、组装、加工向高端的技术创新、信息化管理转型。在经验研究部分,作者运用大量企业调研的资料,涉及企业有神州数码、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美国柯莱特信息系统公司、华道数据处理有限公司、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外包产业的典型,企业发展历程及核心技术各不相同,很有代表性。通过案例分析,作者区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在价值链低端与高端之间的差异,解释二者在价值链内部的动态组合,很有解释力。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目录

序一1
序二1

**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1
**节 外包概念的界定和阐释2
一、 国际外包的动因2
二、 国际外包的特征8
第二节 国际外包的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一、 国际外包的垂直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二、 国际外包对技术后进方的技术转移研究15
三、 IT产业特有的外包模式与技术发展18
第三节 国际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20
一、 国际外包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20
二、 外包对接包方技术效应的条件研究23序一1
序二1

**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1
**节 外包概念的界定和阐释2
一、 国际外包的动因2
二、 国际外包的特征8
第二节 国际外包的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一、 国际外包的垂直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二、 国际外包对技术后进方的技术转移研究15
三、 IT产业特有的外包模式与技术发展18
第三节 国际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20
一、 国际外包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20
二、 外包对接包方技术效应的条件研究23
三、 外包对接包方技术效应的发生机制研究25
第四节 OEM模式的代工生产对供应商的效应研究26
一、 OEM合作双方的资源互补27
二、 OEM合作双方的技术转移29
三、 OEM接包方的技术学习机制31
四、 OEM创新动力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34
第五节 依托外包制造出口的产业增长效应——国际经验研究40
一、 新加坡与中国台湾的合同制造产业41
二、 合同制造产业的兴起推进工业化进程42
三、 中国承接合同制造产业转移的利弊效应43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44
一、 研究思路与内容44
二、 全书的研究方法46
三、 全书的分析框架47
本章小结48

第二章 理论分析——国际制造外包的技术创新形态及接包方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50
**节 制造外包的技术特征50
一、 制造外包与分工专业化51
二、 制造外包对接包方价值链组织形态的影响54
三、 制造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55
四、 OEM外包模式下的价值链功能升级形态58
第二节 制造外包的创新能力发展效应——理论模型62
一、 前提假设62
二、 理论模型64
第三节 接包方创新能力发展的机制与影响因素73
一、 产业内分工条件下的知识外溢73
二、 知识外溢转化为接包方创新能力的条件77
三、 知识外溢转化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机理79
四、 接包方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产业集群的特征86
五、 接包方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价值链的特征与治理模式89
本章小结93

第三章 实证分析与典型产业案例研究——承接制造外包为对象96
**节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为对象的实证研究97
一、 样本、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97
二、 计量模型的设定、检验与筛选99
三、 计量结果与解释分析101
四、 结论与现实意义102
第二节 承接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与促进机制——电子器件与家电出口产业集群的案例103
一、 宁波地区电子与家电外包制造集群的产业案例分析104
二、 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宁波奥克斯集团118
本章小结123

第四章 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形态与承接方创新动力——多元化服务创新的分析视角125
**节 国际服务外包的模式与技术特征125
一、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模式126
二、 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特征128
第二节 主要服务外包接包国家技术升级的实践132
一、 服务外包项目类型的演进133
二、 主要新兴经济体承接外包的阶段性特点134
三、 接包方经济体承接外包的价值链升级137
第三节 基于互动式技术扩散的创新动力机制138
一、 服务外包的知识生成138
二、 服务外包的知识流动144
三、 互动型技术扩散向“创新杠杆”的转化146
第四节 基于开放式创新系统的创新动力机制——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分析150
一、 软件开发知识转移机制的形成150
二、 软件外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来自发包方外包策略的因素154
三、 软件外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来自接包方组织创新的因素157
本章小结161

第五章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进程与产业创新现状163
**节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阶段性特征163
一、 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与特点164
二、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特征与模式165
三、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态势169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171
一、 中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格局171
二、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印度的对比分析175
三、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促进政策181
第三节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面临的挑战186
一、 服务产业的人力资源相对短缺186
二、 服务部门专业化分工尚不充分189
本章小结192

第六章 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典型企业案例分析194
**节 本土大型软件与信息服务供应商的创新模式194
一、 国有大型IT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道路——北京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案例分析195
二、 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的外包创新——江苏花桥51BPO中心案例分析198
第二节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模式202
一、 集团内专业金融服务商的外包模式——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03
二、 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商的技术升级——美国柯莱特信息系统(上海)公司的案例分析205
三、 专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战略升级——华道数据处理(苏州)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06
第三节 专业软件企业的创新模式——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12
一、 以细分市场为定位的长期创新战略213
二、 企业与发包方合作的共同创新模式214
三、 针对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创新模式217
本章小结218

第七章 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目标与路径选择——制造业外包219
**节 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创新促进战略面临的挑战219
一、 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220
二、 加工贸易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222
三、 全球新产业革命对中国“制造”带来的不确定225
第二节 制造外包创新能力升级战略的目标230
一、 产业集群价值链定位的“延伸”——加大国内创新要素投入230
二、 以贸易中心建设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提升贸易服务功能水平231
三、 优化产业人力资源结构——加大对工程型和应用技术型人力资源培育232
第三节 我国制造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路径选择233
一、 路径之一——加工制造环节 的价值链功能升级234
二、 路径之二——构建中长期产业技术升级的基础性平台239
三、 路径之三——推动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建设242
本章小结249

第八章 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目标与路径选择——服务业外包251
**节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251
一、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中心城市的相对集中252
二、 主要中心城市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255
第二节 提升中国服务外包创新能力的目标259
一、 基于现代服务企业形态的多元化创新内涵260
二、 以价值链升级为导向的服务外包创新能力建设263
三、 建设多层次服务外包创新的制度环境266
四、 围绕中心城市协调外包产业的空间布局269
第三节 中国服务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路径选择271
一、 路径之一——依托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策略272
二、 路径之二——从偏好离岸外包向内外一体的外包激励转型276
三、 路径之三——立足地区差异的服务外包创新链建设281
第四节 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与升级的重点举措285
一、 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286
二、 对于优质服务供应商的外包服务流转给予“绿色通道”型灵活监管288
三、 针对外包企业品牌建设构建综合信息平台289
四、 针对新型服务业态外包市场外资准入构建综合性信息监测平台290
五、 围绕研发外包合作与品牌发展构建“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91
本章小结292

参考文献294
表索引311
图索引313
后记315
信息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黄烨菁,女,1973年7月生,上海人,2001年获得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完成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并出站。现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曾获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外交部与中国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留学与从事访问学者研究。近年专攻产业创新与中国开放经济战略研究,相关专著包括《经济发展的全球观》、《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合著)、《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澳大利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与《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世界经济》、《科研管理》、《国际贸易问题》与EI索引类学术期刊发表近三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集体)、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优秀图书奖,并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3583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