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经济问题与主义-II 本书特色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从中等收入陷阱出发,立足于“十大关系”,重谈“问题与主义”,论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原因、对策以及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期对中国有所启示。同时,书中从中等收入陷阱涉及到的十大关系入手,探究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有所警示。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的一条主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及至当下中国“十大关系”的历史演变及问题解析,两条副线分别是中等收入陷阱和苏联解体对应的十大关系经验教训。书中提出开启中国“思想市场”、调适“国家主义”、修正“gdp主义”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洞穿时代表象,拨开华丽外观,集批判性、建设性为一体。作者以现实观察者和历史探究者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大胆而深入的系统化、全景式分析,内容涵盖国家与公民、生态与经济、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等十大关系,*后提出了“调适国家主义”“修正gdp主义”“破除二元主义”“弥救虚无主义”“警惕霸权主义”等十大对策要点。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站在民间立场,本着公心和理性,尊重历史和当下,以真切而忧忡的心情来述评历史和当下的经验教训,其中纵然是平铺直叙,冷眼静观,但亦可见纵横内外,满腔赤诚。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经济问题与主义-II 内容简介
中国的“问题与主义”究竟是什么?
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避免苏联亡党亡国悲剧?
中国如何走出“修昔底德陷阱”魔咒?
中国“十三五规划”需要关注什么?……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也是改革的导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担当。
过去三百年的世界经验,未来三十年的中国考验,跨越陷阱,打破魔咒。
中国经济学历史学派新作,开启中国思想市场,让中国更有前途和信心。
探寻历史真知,镜鉴当下迷思。
直击要害话题,映照未来大势。
在这里,看懂过去的世界与未来的中国
今后数年,很多大事件将与本书相关联
经济问题与主义丛书:
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从重商主义到新结构主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经济问题与主义-II 目录
引论 治衡
**节 “问题与主义”之困
“问题与主义”及“‘左’与右”的考量
中国需要一场新“问题与主义之争”
治衡中国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之谜
难以跨越的“陷阱”
失衡发展的代价与教训
中国的挑战与考验
第三节 苏联解体之惑
失衡的苏联
另类“中等收入陷阱”落入者
苏联解体及其警示
**章 调适国家主义——【国家与公民】
**节 公民权利的崛起
从“螺丝钉”到“钉子户”
“争民权”与“限国权”
从“顺民”“暴民”到“公民”
第二节 “国富论”与“民富论”
“国富民穷”的矛盾
谁妨碍了我们的幸福?
从“国富民穷”到“民富国强”
第三节 日本:“以民为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从“强国论”到“翻番论”
均衡发展
“国富”与“民富”的同步增长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第四节 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
“国富民穷”及“国强民弱”的困境
伪“现代化”
“厨房辩论”的预示
第五节 调适“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的魅力与缺陷
调适“国家主义”或走向“公民主义”
第二章 修正gdp主义——【生态与经济】
**节 生态梦的挑战
中国梦的生态考验
沉重的代价
中国梦的资源压力
第二节 “粗放式”增长之路
“黑色”gdp
“大而不强”的症结
第三节 日本:高质量财富之路
从“公害大国”到“清新岛国”
日本环保的启示
经济质量的提升
产业结构的启示
第四节 苏联:“死胡同”之路
沉重的“翅膀”
“强而不富”的困境
走向“死胡同”
第五节 修正“gdp主义”
“gdp主义”之过
树立正确的“gdp观”
通往生态文明之路
第三章 拆解权贵合谋——【干部与群众】
**节 干群关系的形态与考验
干群关系的五种形态
“公务员”也是“服务员”
腐败的考验
第二节 新加坡:让腐败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与腐败决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三节 苏联:特权的罪与罚
苏联的“掘墓人”
政治命运的掌控者
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
第四节 拆解权贵合谋
权力与资本的合谋
畸形的政治经济形态
第四章 破除二元主义——【城市与农村】
**节 城乡关系的演绎与变迁
从“以农村为重心”到“以城市为重心”
农村的“黄金年代”
第二节 二元体制下的“三农”问题
城乡三大差距
以“三农”为代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第三节 制度性悲剧
第四节 韩国:举40年之力建设新乡村
“新村运动”的发起与推进
全方位成就
“新村运动”的启示
第五节 苏联:农民的悲剧与报复
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选择
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的悲剧
赫鲁晓夫时期:“垦荒运动”的代价
勃列日涅夫时期:“捧着金饭碗挨饿”
戈尔巴乔夫时期:粮食问题遏住“咽喉”
第六节 破除二元主义
从“农村哺育城市”到“城市反哺农村”
给农民同等权利和国民待遇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第五章 打破利益集团——【贫者与富者】
**节 贫富分化的形成及后果
从“一大二公”到“先富后富”
“两极化”下的中国图景
富者恒富贫者恒贫
第二节 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谁妨碍了穷人致富?
富人的“原罪”
第三节 拉美:“两极化”陷阱
“拉美化”与“两极化”
“两极化”的深层原因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第四节 苏联:被迟滞和操纵的改革
三大利益集团
维护既得利益
被绑架的改革
第五节 打破利益集团
被固化的经济社会
突破既得利益者重围
第六章 分权让利——【中央与地方】
**节 “一收就死”与“一放就乱”
“收权”与“放权”的循环怪圈
“政治上的集中”与“经济上的自主”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及其根源
中央与地方的十大矛盾
地方为什么“不听话”?
第三节 日本:从“集权”到“分权”
持续的分权改革
转移支付
动态平衡
第四节 苏联:地方与中央的决裂
从“单一制”到“联邦制”
“中央本位主义”与“地方分散主义”
来自地方的革命
第五节 分权让利
“集权”与“分权”
制度化分权
第七章 规制权力——【政府与市场】
**节 波折式“计划之路”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
计划体制的形成及演变
“计划”的弊端
第二节 艰难的“市场之路”
来之不易的市场经济
从“全能政府”到“效能政府”
第三节 中国市场经济的十大问题
第四节 智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经验
从“进口替代”到“新自由主义”
从“激进休克”到“渐进可控”
智利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节 苏联:成也“计划” 败也“计划”
高度集中的模式
“计划”的奇迹与局限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
第六节 规制权力
权力的“祸患”
让权力退出市场
第八章 弥救虚无主义——【经济与社会】
**节 诚信危机之乱
“丧德败信”之乱象
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第二节 心理危机之痛
个人恐怖主义
为什么不开心?
第三节 信仰危机之茫
从“全民统一”到“多元选择”
寻找心灵的慰藉
第四节 人心为什么“乱”了?
第五节 新加坡:建立精神信仰体系
强大的精神信仰体系
密集的道德网络
第六节 苏联:精神支柱的坍塌
列宁时期:建立起全民信仰
斯大林时期:被巩固和扭曲的信仰
赫鲁晓夫时期:信仰体系开始动摇
勃列日涅夫时期:信仰危机扩大化
戈尔巴乔夫时期:信仰体系崩溃
第七节 弥救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陷阱
信仰的基元
第九章 弘扬法治主义——【人治与法治】
**节 从“人治”到“法治”
“人治”与“法治”的论争
法治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权”与“法”的抗衡
法治建设的短板
文化与制度的束缚
第三节 新加坡:盛世亦用重典
第四节 苏联:“人治”的悲剧
列宁时期:奠定法制基础
斯大林时期:贯行“人治”
戈尔巴乔夫时期:有“法制”而无“法治”
“人治”决定“法治”
第五节 弘扬法治主义
第十章 警惕霸权主义——【国内与国外】
**节 世界关于中国的“十大论调”
第二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
从“挨打”“挨饿”到“挨骂”
中国为什么“挨骂”?
第三节 中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第四节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的价值
“有所作为”的选择
第五节 拉美:霸权主义经济哲学的试验场
“拉美陷阱”与新自由主义
拉美大陆的“经济政变”
“拉美陷阱”的幕后推手
新自由主义“惹的祸”
霸权主义国家的经济哲学
第六节 苏联:被“孤立”和“暗算”的大国
从“国际主义”到“霸权主义”
被“孤立”的大国
被“暗算”的大国
谨防“软硬兼施”的计谋
第七节 中国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历史的“铁律”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警惕霸权主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经济问题与主义-II 相关资料
经济学思想理论是对经济现实的一种反映和诠释,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总是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结合在一起。从经济史的演进来观察,经济学理论多产生于经济活跃之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中国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重点区域,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经济学“主义”。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人文科学,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有人去梳理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时代的学人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要“顾后”遥望过去,还要“瞻前”展望未来,同时应以“人”的发展作为最后归宿。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有历史眼光、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以增进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应用价值。
——魏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用心的经济史著作。书中观点或可商榷,其中论述或有漏疏,但作者的此番努力,颇值得称道。对于关注和研究今日中国经济发展者而言,本书自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推荐一读。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图书出版人)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没有经济学,没有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是个没有理论、没有体系的无足轻重的国家。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三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聪明在什么地方,缺陷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这些都是中国今天应该认真总结思考的。在这个意义上,此书的出版正适逢其时,合乎其要。
——仲大军(知名经济观察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孕育着新的理论思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期望也在增大,中国经济学不应当仅仅是他国理论的模仿者和追随者,而应当有所发明创新。中国经济学者需要把中国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为中国经济学走向国际化铺展道路。
——贺雄飞(著名出版家,中国犹太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似乎不再那么灵验了,“浅处的石头摸遍了”,中国已进入“深水区”。这本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著作,不唯书,不唯上,不虚美,不隐恶,客观务实,对中国持续、深入地开展经济社会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性,值得一读。
——郭宇宽(资深传媒人,开放力商业思想论坛总干事)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经济问题与主义-II 作者简介
马远之,经济学者,评论员,丝路财经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史、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首倡建立中国经济学“历史学派”,开创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研究先河。西安交通大学产业与贸易经济系毕业,从事过记者、经济师等工作。调研、撰写过多篇内参及内部分析报告,著有《被遗忘的较量——辛亥沉思录》《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未来会好吗——决定我们发展变革的“理”与“力”》《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从重商主义到新结构主义》《过去三百年的世界与未来三十年的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镜鉴》《中国有一套: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国经济史评析》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