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2020-06-05 00:00:00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本书特色

        农村土地政策实施是协调城乡用地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重庆工商大学骆东奇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于200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评价及长效机制研究”立项。通过多年的研究,研究成果一次性通过结题验收,并获得良好等级,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大实践,形成了论著《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该书直接针对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围绕农村耕地与宅基地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的两大主题,以问题剖析、模式分析、评价体系和政策设计等主线,从集约利用理论体系、实践案例、长效机制三个层面,既有从微观视角的深入的农村调查,又有宏观视角的国家土地政策与制度研判;既有立足农户的土地权益分析,又有统筹政府、企业、集体与农户的综合考虑,是一部理论与现实密切结合的论著。 该著作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领先性成果,不仅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理论问题,也不回避乃至充分阐述了作者对于成都模式、重庆模式、广东模式等的观点,为社会尤其是学者更为深刻地认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家之言”。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内容简介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为我们更好地认知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是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对于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耕地日益减少要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1.1.2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1.1.3 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1.1.4 改善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重要内容
1.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1.1.6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缓解耕地需求矛盾
1.2.2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3 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1.2.4 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1.2.5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1.2.6 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研究
2.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2.1.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2.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农村土地集约制度和经济理论分析
2.2.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产权制度分析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2.2.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2.2.4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地租理论基础
2.2.5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区位理论基础
2.2.6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发展理论
2.2.7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调查
3.1 理论与实践综述
3.1.1 国外土地利用调查研究与实践
3.1.2 国内土地相关调查研究与实践
3.2 研究调查方法描述、调查过程
3.2.1 调查方法描述
3.2.2 调查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意愿调查分析
4.1 农户参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主体意识与意愿
4.1.1 变量选择
4.1.2 分析方法
4.1.3 模型检验结果
4.1.4 结果分析
4.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博弈分析
4.2.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博弈模型构建
4.2.2 不同角色群体行为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与障碍分析
5.1 理论与实践综述
5.1.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与障碍理论研究进展
5.1.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与障碍分析实践
5.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5.2.1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5.2.2 宅基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5.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及影响机制分析
5.3.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5.3.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障碍机制分析
5.4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分析
5.4.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分析
5.4.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分析
5.5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动力系统构建
5.5.1 耕地集约利用动力系统构建
5.5.2 宅基地集约利用动力系统构建
参考文献

第6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
6.1 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
6.1.1 耕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
6.1.2 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
6.1.3 国内外农村土地集约模式研究的主要贡献及不足
6.2 耕地集约利用实践模式分析
6.2.1 成都模式
6.2.2 重庆模式
6.2.3 广东模式
6.2.4 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创新
6.3 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实践模式分析
6.3.1 成都模式
6.3.2 天津模式
6.3.3 佛山模式
6.3.4 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模式创新
6.4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分析
6.4.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及意义
6.4.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及指标管理
6.4.3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乡挂钩的典型模式分析
6.4.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存在的问题
6.4.5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7.1 理论与实践综述
7.1.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7.1.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7.1.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各地实践
7.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分析
7.2.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7.2.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特点分析
7.2.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选择
7.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4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7.4.1 指标值的获取
7.4.2 评价原理模型分析
7.4.3 评价技术路线分析
7.5 实证研究
7.5.1 研究区概况
7.5.2 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7.5.3 重庆市宅基地集约利用评价
7.5.4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8章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和保障研究
8.1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和保障研究综述
8.1.1 耕地集约政策设计和保障研究综述
8.1.2 农村宅基地政策设计和保障研究综述
8.2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和保障实践
8.2.1 耕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和保障法律法规
8.2.2 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和保障实践
8.3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建议
8.3.1 耕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建议
8.3.2 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政策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作者简介

        骆东奇(1972—),男,博士,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1995年获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  境保护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12月获西南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西南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和区域经济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等科研项目,并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等20多项。先后在《中国土地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学报》、《山地学报》、《地域研究与开发》、《生态经济》和《生产力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石永明,男,生于1980年8月,硕士,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师。主要从事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熟悉区域产业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等。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四项,参与潼南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规划、綦江县十二五城镇及卫星城发展规划"等横向课题十余项。 朱莉芬 女 1973年生,四川邻水人,博士,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三峡库区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与环境、土地管理、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等。在土地经济学、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完成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1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10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等20多项,应邀出席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l项,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第三届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3764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