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我国中央转移支付的效应进行全面的分析,依据欠发达地区大量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的特征事实,找出我国现行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探讨欠发达地区财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路径。
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 目录
**章 导论**章 导论
**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节 欠发达地区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
第三节 税收返还与中央转移支付
第四节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的现实考察——从全国视角
**节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我国中央转移支付的宏观政策成效
第四节 现行中央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的特征——以云南省为例
**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度高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对各类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不一致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特征的原因解析
第五章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影响分析
**节 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
第二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努力的激励效应
第三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公共)支出的影响
第四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第六章 中央转移支付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实证
**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计量模型及结果
第四节 实证说明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节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分析框架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表目录
表2-1 欠发达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2-2 聚类结果
表2-3 本书对区域的划分结果与三大经济带划分的结果对比
表3-1 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年表(1950~1993年)
表3-2 1994~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规模及构成
表4-1 云南省财政收支主要指标及在全国所处位次情况
表4-2 三大区域对分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排序
表4-3 典型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4-4 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表5-1 中央转移支付前后人均财力变异系数
表5-2 地方政府a和地方政府b获取中央转移支付的收益矩阵
表5-3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估计结果(1)
表5-4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估计结果(2)
表5-5 云南省预期财政收入与财政努力系数
表5-6 各类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相关性估计结果
表5-7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1999年)
表5-8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2007年)
表5-9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2009年)
表6-1 各因素影响转移支付的估计结果
图目录
图1-1 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研究结构框架
图2-1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
图3-1 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措施调整变化
图3-2 1994~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的变动趋势
图3-3 1994~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图3-4 1994~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增长率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图3-5 中央转移支付在gdp、全国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图3-6 我国现行中央转移支付体系的构成
图3-7 1995~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各构成比重的变动趋势
图3-8 1995~2010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图3-9 1995~2010年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图3-10 1995~2010年税收返还规模
图4-1 地方财政收支分别占全国财政收支的比重
图4-2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与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
图4-3 三大区域人均财政收入
图4-4 三大区域人均财政支出
图4-5 三大区域财政依赖度
图4-6 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
图4-7 云南省财政支出依赖度
图4-8 云南省一般预算收支
图4-9 云南省财政总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
图4-10 分区域人均税收返还
图4-11 分区域人均均衡性转移支付
图4-12 分区域人均专项转移支付变化
图4-13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图5-1 2009年地方净补助率与人均财政收入散点图
图5-2 三大区域财政努力程度变化情况
图5-3 1999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5-4 2007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5-5 2009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6-1 各因素影响中央转移支付的作用方向
**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节 欠发达地区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
第三节 税收返还与中央转移支付
第四节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的现实考察——从全国视角
**节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我国中央转移支付的宏观政策成效
第四节 现行中央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的特征——以云南省为例
**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度高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对各类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不一致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特征的原因解析
第五章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影响分析
**节 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
第二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努力的激励效应
第三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公共)支出的影响
第四节 中央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第六章 中央转移支付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实证
**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计量模型及结果
第四节 实证说明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节 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分析框架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表目录
表2-1 欠发达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2-2 聚类结果
表2-3 本书对区域的划分结果与三大经济带划分的结果对比
表3-1 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年表(1950~1993年)
表3-2 1994~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规模及构成
表4-1 云南省财政收支主要指标及在全国所处位次情况
表4-2 三大区域对分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排序
表4-3 典型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4-4 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表5-1 中央转移支付前后人均财力变异系数
表5-2 地方政府a和地方政府b获取中央转移支付的收益矩阵
表5-3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估计结果(1)
表5-4 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估计结果(2)
表5-5 云南省预期财政收入与财政努力系数
表5-6 各类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相关性估计结果
表5-7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1999年)
表5-8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2007年)
表5-9 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2009年)
表6-1 各因素影响转移支付的估计结果
图目录
图1-1 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研究结构框架
图2-1 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
图3-1 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措施调整变化
图3-2 1994~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的变动趋势
图3-3 1994~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图3-4 1994~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增长率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图3-5 中央转移支付在gdp、全国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图3-6 我国现行中央转移支付体系的构成
图3-7 1995~2010年我国中央转移支付各构成比重的变动趋势
图3-8 1995~2010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图3-9 1995~2010年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图3-10 1995~2010年税收返还规模
图4-1 地方财政收支分别占全国财政收支的比重
图4-2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与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
图4-3 三大区域人均财政收入
图4-4 三大区域人均财政支出
图4-5 三大区域财政依赖度
图4-6 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
图4-7 云南省财政支出依赖度
图4-8 云南省一般预算收支
图4-9 云南省财政总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
图4-10 分区域人均税收返还
图4-11 分区域人均均衡性转移支付
图4-12 分区域人均专项转移支付变化
图4-13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图5-1 2009年地方净补助率与人均财政收入散点图
图5-2 三大区域财政努力程度变化情况
图5-3 1999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5-4 2007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5-5 2009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与净补助率、基本公共支出占比
与净补助率之间的散点图
图6-1 各因素影响中央转移支付的作用方向
中央转移支付与欠发达地区财政的关系 作者简介
董艳梅,女,白族,1977年生,云南大理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副教授。曾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修。博士期间师从财政学家陈共教授,受益良多。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理论与财政政策。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教材一部,主持省社科课题一项,参与多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