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可达性.区划.布局适宜性 本书特色
旅游景区是旅游规划,尤其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的重点,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它是旅游者进行游览活动的物质载体,对旅游景区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以长江三角洲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从可达性的角度探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总体分布格局、景点可达性、区划和布局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长江三角洲a级景区优化的建议。
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可达性.区划.布局适宜性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背景分析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目的意义 1.3分析方法 1.4框架安排 1.5区域范围和对象选择 1.5.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界定 1.5.2研究对象
第2章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2.1研究进展 2.1.1旅游目的地系统 2.1.2旅游空间结构 2.1.3景区系统空间结构 2.1.4可达性研究 2.2理论基础 2.2.1系统理论 2.2.2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2.2.3区划理论
第3章长江三角洲旅游发展现状 3.1长江三角洲旅游发展差异 3.1.1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计量分析 3.1.2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规模分布 3.1.3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位序规模体系 3.1.4影响因素分析 3.2长江三角洲旅游发展趋同 3.2.1σ趋同分析 3.2.2β趋同分析 3.3长江三角洲旅游合作机制 3.3.1区域旅游合作演化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3.3.2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基本动力及其作用机制 3.4长江三角洲旅游合作边界效应 3.4.1分析方法 3.4.2边界效应的结构分析 3.4.3边界效应的时空演化 3.5本章小结
第4章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分布格局 4.1a级景区分类结构特征 4.1.1景区总体变化 4.1.2分类型景区变化 4.1.3分区域景区变化 4.1.4等级的分布差异 4.2a级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性 4.2.1分析指标描述 4.2.2a级景区分布特征 4.2.3均衡度分析 4.2.4均衡比分析 4.3离散度及其中心性 4.3.1离散度分析 4.3.2景区相对平均中心的离散程度 4.3.3景区中心移动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长江三角洲a级景区可达性评价 5.1可达性评价方法评述 5.1.1现有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 5.1.2现有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评价 5.1.3景区可达性研究技术路线 5.2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可达性格局研究 5.2.1研究方法和公路网结构 5.2.2可达性评价结果 5.2.3可达性分布的空间关联 5.2.4影响因素分析 5.3长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出行便捷性 5.3.1研究方法 5.3.2评价结果 5.3.3结果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基于可达性分析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研究 6.1现实需求和研究框架 6.1.1旅游区划的现实需求 6.1.2基于区域功能属性的旅游区划方法论 6.1.3旅游区划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6.2旅游小区划分 6.2.1所有旅游景区服务范围划分 6.2.2腹地范围合并 6.2.3旅游小区选定 6.3旅游亚区划分 6.4旅游大区划分 6.5旅游区划和旅游服务中心等级体系 6.5.1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6.5.2基于旅游小区旅游发展能力的测算构建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体系 6.6本章小结
第7章长江三角洲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 7.1旅游景区布局影响因素 7.1.1经济影响 7.1.2人口影响 7.1.3城市影响 7.1.4交通影响 7.1.5原有景区支撑 7.1.6旅游资源影响 7.2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7.2.1评价指标体系 7.2.2指标计算方法 7.2.3指标权重确定 7.2.4布局适宜性计算结果 7.2.5评价结果分析 7.3本章小结
第8章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优化对策 8.1增加景区数量,提高景区质量 8.2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景区 8.3优化交通网络,提高景区可达 8.4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8.5根据旅游区划,加强区域合作
第9章结论和展望 9.1主要结论 9.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