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层次矛盾 本书特色
香港回归迄今十五年,世界经济布局逆转,香港经济在新形势下屹立不倒,但人们对特区政府的管制信心下滑,对经济社会现况不满,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香港何去何从?经济学家王于渐教授在本书中为我们剖析了矛盾的深层次根源,同时就这些深层次矛盾提供真知灼见,对于关心香港前途和未来发展的人士不啻为一本经济学指南。
香港深层次矛盾 目录
目录 01论香港深层次矛盾的根源 02公共政策的矛盾 03在中国荫下的成长路:历史回顾 04联系汇率下的外来震荡与价格稳定 05现行财政政策仍*明智 06深层次人口问题 07经济竞争与结构转型 08全球经济整合与香港住宅财富的分布 09香港楼价缘何高企? 10多元与偶尔的无序:伟大城市的奥秘 11城市、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 12试论创意与创新型经济 13核心价值、功能组别与民主原则 14政治经济学浅说 15征税、规管与理性的政客 16为平等、成长而施教 17公共医疗的资助问题 18十年回报偏低强积金有待改进 19香港能否负担高龄社会保障计划? 20全民退休保障的经济后果 21如何摆脱房屋窘境? 22改革资助房屋有理
香港深层次矛盾 相关资料
盖瑞·贝克序
自从1949年后,香港经济备受中国内地际遇的影响。由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和其他各段时期直到1970年代后期,香港基本上与内地隔绝,经济上主要靠与西方和日本的贸易。香港因而成为一个纺织品和其他制成品主要的出口地,以及重要的旅游胜地。
1970年代后期,中国以农业改革作为起点对世界经济开放后,香港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也随之骤变。接着那二十年,制造业几乎全部由香港转移到劳动力远较便宜的珠江三角洲。香港公司雇用的这类内地劳动力以百万计。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虽然大量转移出去,但香港的劳动市场如此灵活,除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那几年,失业率得以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正如王于渐在书里说,香港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和其他的自由市场政策承继自郭伯伟(john cowperthwaite) 1961—1971 年在香港担任财政司时的经济观。
面对本身制造业衰落而珠三角成长,香港的回应是扩大服务部门。由于邻近的中国内地有成本较低的劳动力,香港很多领袖人物担心香港是否保得住高水准的生活。正如王于渐在书中《经济竞争与结构转型》一篇杰作里说,制造业雇用人数占全香港受雇总人数由1986年的35%下跌到2010年的不足4%。同期内,服务业由雇用全部劳动人口的55%扩大到超过88%。
当时担心,服务业雇用人数大部分的增长会集中在低增值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服务业的很多增长属于一些有助于迅速扩大珠三角产出的活动,这包括保险、融资和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储存及通讯服务,以及进出口贸易。
在此书各文章里,王于渐探讨了上述及其他与香港内部经济和政治运作有关的课题,此外当然还有与香港因为和内地的经济关系改变而导致转型的课题。这些文章始见于香港的《信报财经新闻》,但远远比大多数报纸专栏写得好,心思深湛得多,讯息丰富得多。即使面向一般读者,每篇文章都注入了不少原创研究的心血。
任何想认真了解中国如何迅速和令人钦佩地崛起成为经济强势的努力,香港的角色都是重要的部分。此外,王于渐对这个城市在经济上如何回应各种正负大震荡的洞析,也在在激发我们大量的兴趣。香港如今得享高生活水准,但如果不是信靠灵活的竞争性市场,有工作勤奋兼具创意远见的企业家登场,纵有地利之便,也不可能发生。
我不仅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居民,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学者和其他社会科学学者强烈推荐此书,任何对中国崛起有兴趣的人士,我也同样强烈推荐此书。此书道出了一个由几个位于对华贸易和进出世界其余地区要冲的岛屿组成的城市,如何卓越地应变和演变的故事。
盖瑞·贝克 (gary becker)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兼社会学教授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香港深层次矛盾 作者简介
王于渐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经济学讲座教授,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香港经济研究中心创办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曾任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多个委员会之委员,包括中国政策组(兼职)、行政长官特设创新科技委员会、策略发展委员会、经济咨询委员会、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医院管理局、房屋委员会、工业及科技发展局、土地及建筑咨询委员会、亚太经济合作理事会(香港委员会)和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1999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银紫荆星章,表扬他对香港教育、房屋、工业及科技发展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