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党对于发展的探索历程为基础,分析、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政策和理论演进的轨迹。通过以史证论,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运用党的文献等**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察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演变,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内容简介
NULL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科学发展观概说
四、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和创新与不足
**章 独立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
**节 独立、统一的“真正民主共和国”的目标确立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提出
二、建立独立、统一的“真正民主共和国”
三、“无产阶级领导权”
四、革命发展的前途和道路
第二节 “做好经济工作”的初步实践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设
二、“做好经济工作”的试验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建国大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
二、新中国的工业化构想
三、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第四节 革命时期对于发展思想的诉求
一、争独立的发展观
二、求民主的发展观
三、社会主义取向的发展观
第二章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党的**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探索
**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中国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一化三改”总路线的实行确立了中国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一、毛泽东的“新两论”
二、刘少奇的“新三论”
三、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
四、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第三节 曲折中的探索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鉴戒
一、豪情壮志的战略——“大跃进”
二、冷静思考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史无前例的阻滞——“文化大革命”
第四节 对毛泽东发展思想的历史审视
一、革命型的发展观
二、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三、赶超式的发展观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探索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基础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从阶级斗争为纲到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三、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四、从封闭到开放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回答
一、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诠释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四、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标准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制突破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契合
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共存
三、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互补
第四节 邓小平发展理念的特色
一、改革型的发展观
二、非均衡的发展观
三、台阶式的发展观
第四章 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探索
**节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全面小康
二、战略途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战略方针——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 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
一、发展前提——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发展目的——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发展体制——加强宏观调控与健全市场机制的结合
第四节 江泽民发展观的特点
一、创新型的发展观
二、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三、跨越式的发展观
第五章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
**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作者简介
张葆春,女,1971年2月生人,天津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毕业,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毕业。1997.7至今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科部任教。2006年被评为副教授,2014年任社科部主任。
天津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员,天津市党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第二作者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