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2020-06-05 00:00:00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本书特色

**,采用表观能源消费量估算方法,根据各省区历年能源消费量数据,估算了1996—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不同省区之间差异非常明显,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看,碳排放量差异也非常明显。其中,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大,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左右,且呈现上升的态势;而中部地区碳排放量比重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碳排放比重则相对稳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我国面临人口与城市化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   第二,分别采用stirpat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以及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有所不同,其中技术弹性为正,说明技术进步(即能源强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较长的时间;各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至少对未来1~4年的空气质量将产生影响;技术进步对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   第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低碳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包括技术评价、战略效益评价、财务效益评价、社会评价和风险评价五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重点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的低碳技术:以信息、生物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源头减排技术,包括煤炭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相关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接技术和社会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变化的挑战及归因
  1.1.2 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1.1.3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1.1.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挑战
 1.2 文献综述
  1.2.1 低碳经济含义及理解
  1.2.2 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1.2.3 低碳技术选择
  1.2.4 低碳技术创新
  1.2.5 低碳技术转让
  1.2.6 其他方面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与全文框架
  1.3.1 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
 2.1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2.1.1 碳排放的估算方法
  2.1.2 中国碳排放的来源
 2.2 中国碳排放的现状
  2.2.1 不同省区碳排放比较
  2.2.2 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比较
  2.2.3 中国碳排放总体特征
 2.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性因素
  2.3.1 人口与城市化规模
  2.3.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3.3 经济结构与国际贸易分工
  2.3.4 能源资源禀赋
  2.3. 5政策体制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进步对碳减排效果的实证分析
 3.1 技术进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途径
  3.1.1 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
  3.1.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1.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1.4 促进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3.2 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
  3.2.1 弹性的含义
  3.2.2 研究方法
  3.2.3 模型构建、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3.2.4 实证结果及分析
 3.3 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基于lmdi模型
  3.3.1 研究方法
  3.3.2 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3.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ahp的中国低碳经济技术选择决策
 4.1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分析步骤
  4.1.1 模糊数学基本概念
  4.1.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4.2 低碳经济技术选择评价指标
  4.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2.2 指标体系的构成
 4.3 基于f-ahp的低碳经济技术选择决策
  4.3.1 决策过程
  4.3.2 权重的计算方法
 4.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技术选择的方向
  4.4.1 以信息、生物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
  4.4.2 源头减排技术
  4.4.3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相关技术
  4.4.4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低碳经济技术进步
 5.1 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必要性
  5.1.1 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
  5.1.2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5.2 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
  5.2.1 开放式创新的含义
  5.2.2 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模型
  5.2.3 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不同阶段的核心要素
 5.3 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5.3.1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种类
  5.3.2 模型基本假设
  5.3.3 完全信息下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5.3.4 不完全信息下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5.4 企业低碳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契约设计
  5.4.1 低碳技术研发工作的特点
  5.4.2 低碳技术研发激励模型的基本假设
  5.4.3 低碳技术研发的一般契约模型
  5.4.4 低碳技术研发事前契约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国际技术转让的低碳经济技术进步
 6.1 “碳锁定”及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紧迫性
  6.1.1 “碳锁定”的含义
  6.1.2 我国关键部门的“碳锁定”效应
  6.1.3 我国实施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紧迫性
 6.2 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演化博弈分析
  6.2.1 演化博弈的含义
  6.2.2 跨国公司之间的演化博弈
  6.2.3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的演化博弈
 6.3 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重点领域及利益相关者
  6.3.1 气候的全球公共物品特性与低碳技术合作
  6.3.2 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重点领域
  6.3.3 《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机制
  6.3.4 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相关利益者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建筑部门低碳技术及碳减排潜力
 7.1建筑部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
  7.1.1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7.1.2 建筑业能耗计算方法
  7.1.3 建筑业能源消耗现状
 7.2 建筑部门关键低碳技术体系
  7.2.1 低碳用能技术
  7.2.2 低碳设计技术
  7.2.3 低碳构造技术
  7.2.4 低碳运营技术
  7.2.5 低碳排放技术
  7.2.6 低碳营造技术
  7.2.7 低碳用材和植绿碳汇技术
 7.3 建筑部门低碳技术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
  7.3.1 情景预测法含义
  7.3.2 建筑部门低碳技术情景描述
  7.3.3 低碳技术碳减排预测结果及制约因素
 7.4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策、结论与展望
 8.1 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实矛盾
  8.1.1 低碳技术创新比较滞后
  8.1.2 低碳技术转让面临障碍
  8.1.3 低碳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
 8.2 简要政策建议
  8.2.1 制定关键低碳技术路线图
  8.2.2 促进不同阶段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8.2.3 推进国际低碳技术转让
  8.2.4 发挥低碳技术在构建低碳城市和社区中的作用
 8.3 全文总结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

李国志,男,生于1979年,江西临川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丽水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环境经济、区域经济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际贸易问题》、《人口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400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