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2020-06-05 00:00:00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本书特色

徐蔼婷编著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内容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小型企业、个体经营户为典型经营方式的非正规部门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高速扩展,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银行(wb)、诺贝尔和平奖选拔委员会(nppsc )等国际权威机构一再指陈这一事实。作为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这一特征更为显著。非正规部门具有积极作用:拥有巨大的产出潜力,可以弥补正规部门的产出缺口;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能提高部分居民收入,对扩大内需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毕竟无法摆脱其“低、小、散 ”的经营特征所带来的工作条件相对劣、创新能力相对弱、产出效率相对低和职工待遇相对差等缺陷,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致使流入该部门的资源无法实现*优配置。面对不断扩展的非正规部门及其日益凸显的“ 双刃效应”,政府被迫陷入进退两难的政策困境:对非正规部门规模是加以适当遏制还是继续任由扩展?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估算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对其产生的各类效应进行量化分析,这就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估算方法。本书基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视角,通过对非正规部门生产主体、生产范围、表现形式等基本范畴的探讨,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展开生产规模的实际估算并据此分析非正规部门发展引致的系列效应,提出科学引导该部门发展的政策建议。《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共分七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章为基于统计视角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内涵探讨。本章致力于明晰估算对象,解析非正规部门及非正规部门生产的统计内涵,基于中国sna框架对非正规部门生产范围、判断标准、部门归类和表现形式展开系统阐述。同时,为澄清相关研究对系列术语的混淆和误解,本章还区分了非正规部门与非正规就业、非市场生产等类似术语的区别以进一步突显其统计特征。   第二章为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研究。基于对国内外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的设计原理、重难点、应用条件、优缺点及典型运用的情况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本章尝试提出若干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比如:结合中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和非正规部门特征,本章设计出了以人口普查为依托的非专项调查、以经济普查为依托的非专项调查、基于居民支出角度调查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调查思路;通过对现有基础数据种类、性质、来源及数据间关系的考察,提出了两种估算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间接估算法——数据比较法和劳动力投入分析法。   第三章为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实际估算。以浙江省为例,本章借助数据比较法和劳动力投入分析法对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的生产规模进行了实际估算。估算结果显示,数据比较法和劳动力投入分析法是可行的,其估算结果也是合理的。   第四章为非正规部门的产出效应分析。通过对非正规部门综合效应与政策含义的理论归纳,本章基于 “非正规部门总量和增速分析”“非正规部门产出弹性分析”“非正规部门对全社会总产出的贡献度与拉动度分析”“非正规部门与全社会总产出的协整检验 ”和“非正规部门与全社会总产出的因果关系检验” 等角度,运用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弹性分析、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全方位地考察了非正规部门的产出效应。分析表明,非正规部门的产出效应是显著的,其对全社会总产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第五章为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分析。通过亚非拉国家、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文献对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贡献证据的归纳,本章围绕“名义非正规部门就业发展的基本描述”“名义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测度” “名义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解读”“实际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测度”和“实际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的比较分析”等内容,基于名义和实际两个维度较全面地对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进行了测度、比较与分析。分析表明,非正规部门已然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吸纳部门之一。   第六章为非正规部门的周期效应分析。基于非正规部门周期性发展规律的理论归纳,本章分整体和高低层两个视角构建并估计非正规部门的周期性反应函数。估计结果并不支持主流观点认可的市场分割假说,“不对称的逆周期”发展轨迹暗示着非正规部门内部并非同质,而存在“高层非正规部门”和“低层非正规部门”的分化。面对在衰退期比繁荣期更为敏感的特征,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说,即非正规部门发展是受经济周期与正规部门后向关联效应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解释的结果。进一步地,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   第七章为研究总结与政策启示。本章概括了本书得出的结论,分析了本书的不足之处,探讨了本书研究的政策启示。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目录

导论
**章  基于统计视角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内涵探讨
 **节  “非正规部门”的缘起与传承
 第二节  诠释非正规部门:基于中国sna框架
 第三节  非正规系列术语辨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研究
 **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国外研究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国内研究
 第三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估算方法:创新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实际估算——以浙江省为例
 **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基于数据比较法的估算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基于劳动力投入分析法的估算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正规部门的产出效应分析
 **节  非正规部门的综合效应与政策含义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对产出增长贡献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非正规部门对产出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分析
 **节  非正规部门对居民就业贡献的经验证据
 第二节  名义维度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测度与解读
 第三节  实际维度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测度与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正规部门的周期效应分析
 **节  非正规部门周期性发展规律的理论归结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周期性反应函数估计:浙江经验
 第三节  非正规部门不对称逆周期发展规律:理论假说与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启示
  **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作者简介

徐蔼婷,1979年9月生于浙江慈溪,统计学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统计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第二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要学习和研究领域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统计估算方法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重点规划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 2005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相关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1项(参与)、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独立)、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独立)、第十一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独立)和其他省(部)级二等奖2项(参与)、三等奖1项(参与)。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412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