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2020-06-05 00:00:00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本书特色

    何雄浪所著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华风经济学丛书》阐释了产业空间分异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扩大了对集聚力、分散力来源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贸易自由度、生产要素流动与集聚经济的关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加强了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与政策研究,以利正确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实践。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内容简介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华风经 济学丛书》摘要: 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理论中一个 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同样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普遍关 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 济改革使中国经济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业绩。我国 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也经历了若干次转移。20世纪 80年代是珠江三角洲,90年代前期是长江三角洲,90 年代后期是环渤海地区,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      我国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在空间上不断转移,而 且速度在不断加快,对接受开发的地区,能够起到一 种激励的作用,但开发的效应是在逐步递减的。中国 区域空间格局依然存在突出问题:受自然、历史以及 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与完善,沿海地区的经济集聚优势进一步体现, 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区域发展的空 间割据、市场分割问题仍十分突出。      西部许多落后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存在多重发展差距。     因此,中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增长并没有实现地区间均 衡的经济发展,中国空间二元性的发展格局依然存在 。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会对我国整体的长期经济 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强大的理论和现实需求使学界对地区差距问题倾注了 大量的研究精力和热情,众多学者从经济学、地理学 、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角度,对中 国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也取得了较 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的地区差距和经济增 长的差异表现出很强的地理空间特征,基本上形成了 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以西部地区为外围的中心一 外围产业空间分布模式。我们有必要思考:中国目前 的产业空间分异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这种产业空间 分异格局将对我国未来的总体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与 落后地区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缩小我国经济发展差距,提高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 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构 成了本课题的研究动机。 为此,本课题放弃了传 统的新古典分析范式,转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 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在存在规模报酬递 增、垄断竞争与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去研究生产要素流 动、产业集聚与我国产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显然 ,这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何雄浪所著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西南民 族大学华风经济学丛书》得以产生。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目录


l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优势、第二优势与产业空间分异
  1.3  新经济地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学术历程
  1.4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与结论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视角、思路与内容
  i.7  本章结论
  2.1  土地成本、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2.1  核心一边缘模型及其短期均衡
  2.2  核心一边缘模型的长期均衡
  2.3  本章结论
3  企业异质、规模报酬与产业空间分异
  3.1  模型的建立
  3.2  市场均衡、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3.3  生活成本指数、规模报酬与贸易自由度
  3.4  工人收入、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
  3.5  本章结论
4  企业异质、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4.1  模型的建立及短期均衡
  4.2  长期均衡分析
  4.3  本章结论
  5  企业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空间分异
  5.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2  企业区位选择、企业利润与产业空间分异的数字模拟.
  5.3  本章结论 
6  市场潜力、就业密度与我国地区工资差距
  6.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2  实证分析
  6.3  本章结论
7  企业效益、地区资本收益差距与我国地区资本流动
  7.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7.2  实证分析 
  7.3  本章结论
8  地区资本收益、资本创造与产业空间分异
  8.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2  实证分析 
  8.3  本章结论
9  企业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与本地市场需求
  9.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9.2  实证分析
  9.3  本章结论
10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我国区域发展分异
  10.1  多地区fc模型与市场规模、要素禀赋.
  10.2  实证分析
  10.3  本章结论
l1  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增长动态变化与产业空间分异
  11.1  理论模型分析
  11.2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l1.3  本章结论
  11.4  本章附录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作者简介

  何雄浪(1972—),男,四川南充人,2007年6月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2007年8月到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08年12月从宜宾学院调入西南民族大学工作。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老师、宜宾学院政管系老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在《经济学(季刊)》、《学术月刊》、《南开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级课题1项,获四川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8/24421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