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 本书特色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是泰山学者“区域经济”岗位调研项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 内容简介
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个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站在区域经济战略高度,在对黄河三角洲发展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调整的要求.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创新性与可操作的观点和建议。如海洋经济问题的“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城乡统筹”、生态旅游发展的“文化诉求”、生态农业发展的“话语权”等研究所展现的观点,不仅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性,而且对全国经济礼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蘑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 目录
**章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
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三、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四、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
五、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研究
一、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条件分析
二、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三、加快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二、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启示
第四章 深化黄河三角洲城市品牌的战略
一、品牌战略深化问题的提出
二、东营“黄河水城”建设现状分析
三、“黄河水城”品牌战略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
四、国内外水城建设的不同特色及启示
五、“黄河水城”功能的强化和项目扩展的原则及项目举例
六、“黄河水城”品牌战略深化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东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一、东营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
二、东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东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抉择
一、东营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环境
二、东营市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条件与优势
三、东营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指导原则与集成创新
四、东营市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思路
第七章 黄河三角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二、黄河三角洲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五、实现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八章 黄河三角洲(东营)生态旅游深度开发对策
一、引言
二、东营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三、东营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
四、东营生态旅游深度发展的机遇
五、东营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
六、东营以黄河文化为主线生态旅游深度发展的产品策划原则及项目举例
七、东营以黄河文化为主线生态旅游深度发展的对策
附录1 东营旅游资源一览表
附录2 建设立体数字模型黄河游览项目建议
一、立体动感数字模型黄河游览项目简介
二、所需费用
三、建设这一项目的意义
附录4 媒体采访报道
一、“黄三角”开发破题
二、让“黄三角”变“金三角
三、面向大海,水陆统筹谋划“黄三角——郑贵斌访谈
四、“黄三角”政策憧憬——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
五、“黄三角”有望升为“国”字号——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
六、“黄三角”开发有望成为国家战略
七、“黄三角”:东部沿海*后一块净土
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批
九、“黄三角”如何下好生态棋?
十、“黄三角”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
十一、起飞黄河三角洲
十二、求解开发与保护矛盾
十三、生态经济:“黄三角”试行区域经济新路径
十四、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十五、我省“黄三角”今年有望入围
十六、*具开发潜力的大河三角洲
十七、“黄三角”批准在即,山东各路资本火热追逐
十八、我国*后低碳开发大河三角洲踏上创业征程
十九、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 节选
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个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站在区域经济战略高度,在对黄河三角洲发展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调整的要求.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创新性与可操作的观点和建议。如海洋经济问题的“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城乡统筹”、生态旅游发展的“文化诉求”、生态农业发展的“话语权”等研究所展现的观点,不仅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性,而且对全国经济礼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蘑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以滨州市为例,已形成了粮食、棉花、畜牧、水产、林果、蔬菜、桑蚕、食用菌八大农业支柱产业,200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09.57亿元;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到2007年,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认定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3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1个,绿色食品31个,有机食品14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5家,其中省级35家、国家级2家;农产品品牌培育不断取得新进展,已注册“黄河五道口牌”大米等40个农产品商标,“沾化冬枣”获得国家名牌农产品,18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三)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原油、原盐、纯碱、溴素等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化工、纺织、造纸、机械、食品等行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涌现出了鲁北化工、山东海化、山东活塞、魏桥棉纺、晨鸣纸业、华泰纸业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以化工、轻工、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加工制造业产业体系。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加工制造业的过程中,重视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培育,加工制造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5%,虽然仍明显低于86.3%的全省平均水平,但比2002年提高了23.0个百分点;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6%(全省平均水平为29.2%),比2002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四)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交通方面,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农村公路配套联网、城乡一体、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东营市、滨州市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007年底分别达到7525公里、13661.8公里,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柏油路;途经青岛、潍坊、东营、滨州的荣乌高速公路山东段于2008年9月底全线贯通,实现了黄河三角洲与胶东半岛、京津冀等经济区的紧密连接;荣乌高速、220国道、永馆路三条主干道使滨州、东营这两个黄河三角洲的主体城市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