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 本书特色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主办单位是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和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余永定 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李新 经济转型: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景维民 朱兴龙 国家能力视角下的俄罗斯寡头分析平娟 徐坡岭 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高铁梅 梁云芳 孔宪丽 谷宇 李颖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特点研究李东阳 鲍洋 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 内容简介
简介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主办单位是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和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余永定 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李新 经济转型: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 景维民 朱兴龙 国家能力视角下的俄罗斯寡头分析 平娟 徐坡岭 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高铁梅 梁云芳 孔宪丽 谷宇 李颖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特点研究 李东阳 鲍洋 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 目录
专论 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理论分析经济转型: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李新国家能力视角下的俄罗斯寡头分析景维民 经济转轨条件下俄罗斯贫困线制度研究马蔚云金融改革与发展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匈牙利的外资银行进入及其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全球金融不稳定与东亚货币合作转型经济分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特点研究中国对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当前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因素分析及2010年发展趋势从增长到衰退:2007—2009年俄罗斯经济发展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与俄罗斯经济:冲击、影响和应对信息化:俄罗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选择俄罗斯的能源软肋与影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中俄区域合作的路径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对2010—2012年俄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 节选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收纳了16篇转型经济方面的论文,包含专论、理论分析、金融改革与发展、转型经济分析等板块,主要分析了俄罗斯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经济增长、能源和区域合作等问题,尤其针对金融危机时期东欧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性、投资,以及东亚货币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关注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学者和各界人士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2辑 相关资料
插图:(二)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全球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主要是由于俄罗斯长期积累起来的畸形的经济结构,以及包括进入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市场制度不够健全。直到现在依然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政府在发展加工工业、服务和运输业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起关键作用的部门依然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其他原料和金属的出口。由于经济危机,俄罗斯几乎所有出口的原料商品不仅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需求也大幅度减少。俄罗斯经济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非原料经济部门的竞争力不足。当原料部门出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支撑”经济的其他部门,加之原料部门的问题向其他关联部门扩散,结果造成了工业生产大幅度衰退、失业人数激增、工资减少以及其他一系列消极后果,特别是在那些大型原料企业集聚的地区和城市。俄罗斯经济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金融部门不够发达。俄罗斯许多企业特别是近年来走向国际市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企业没有能够及时转向国内市场融资。俄罗斯银行系统提供的贷款昂贵、期限短,企业不得不到国外寻求融资。在危机情况下,国外资本市场对俄罗斯企业来讲难以进入。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外部资源,即原料价格高涨,外国银行发放“廉价”贷款。现在,俄罗斯要摆脱危机并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必须寻求国内的增长源泉。2008年10-12月,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严重影响俄罗斯经济。从9月起,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拯救金融体系的措施。11月7日普京签署了《恢复金融和其他经济部门局势的行动计划》。根据此项计划,11月出台了一揽子法案,涉及完善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基础设施,扩大内需,保护劳动市场和对居民的社会支持,划定具体的优先救助经济领域,这些部门包括住宅建设、农业、汽车制造、农机制造、国防工业、原料和运输部门以及中小企业等。国家支持的形式有国家订货、信贷利率补贴、限制进口、获取银行贷款等。通过储蓄银行、外经银行和地方项目向中小企业扩大贷款规模,向高新技术设备的购买提供补贴贷款,以优惠措施支持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部门,支持建筑业、能源部门、原料部门和零售企业。杜绝资金外流,特别是从国家支持的部门外流。国家将收购俄罗斯企业的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11月10日,俄罗斯联邦金融监管局出台了19项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1月13日,俄罗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