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经济社会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是对自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的研究。对均田制的历史渊源、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条件、均田制的性质、土地授受方式与实施范围、均田制的演变及其废弛等进行了研究,是对均田制比较系统的研究。把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土地制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索了均田制与中古田制的关系,揭示了均田制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土地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趋势,论证了均田制是集井田制以来的中古土地制度之大成,具有国有和私有并存的两重性质,是中国古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体向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是对自汉代至唐五代土地制度的有关方面(除均田制之外)的研究。其中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制度的研究,是我在均田制研究之后的延伸,对唐末土地所有制结构、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国有制的基本状态及其变化、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及其发展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和论证了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大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基本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唐代的市场管理、唐代的贱民阶层、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经济的研究。
第四部分,收入两篇论文,其内容是相互衔接的一个整体。这两篇论文,在时空上已经超出了汉唐时期,之所以将其收入本书,是因为这两篇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地主制经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政府的特质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和主要观点,它既源于我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又融入在我对汉唐经济研究时的宏观上的把握。所以,这两篇论文与我对汉唐经济研究的论文,在思路和观点上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汉唐经济社会研究 目录
前言
一、论均田制的历史渊源
二、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条件
三、试论均田制中永业田的性质
四、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与北朝均田制的有关问题
五、北魏均田令补遗
六、北齐、隋朝均田令补遗
七、均田制中永业田的授受问题
八、略论均田制中奴婢受田及其变化的原因
九、论均田制土地授受方式——兼论均田制实施范围
十、论北朝隋唐均田制度的演变
十一、唐代庶族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十二、汉代名田和授田析论
十三、略论东晋南朝的土地国有制
十四、北朝屯田述论
十五、论唐朝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十六、唐代前后期土地买卖的变化
十七、论唐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十八、论五代十国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十九、五代十国营田与官庄述论
二十、五代十国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二十一、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研究
二十二、唐代的贱民
二十三、论前后蜀的经济发展及其原因
二十四、论小农经济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二十五、小农与君主专制集权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汉唐经济社会研究 节选
《汉唐经济社会研究》,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是对自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的研究。对均田制的历史渊源、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条件、均田制的性质、土地授受方式与实施范围、均田制的演变及其废弛等进行了研究,是对均田制比较系统的研究。把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土地制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索了均田制与中古田制的关系,揭示了均田制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土地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趋势,论证了均田制是集井田制以来的中古土地制度之大成,具有国有和私有并存的两重性质,是中国古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体向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在中
汉唐经济社会研究 作者简介
武建国,男,历史学博士。1982年1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学专业。1998年于云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没置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96年9月至1997年11月,为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史。出版专著《均田制研究》、《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主编《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等;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云南省政府、省教育厅和云南大学的各种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