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2020-06-05 00:00:00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本书特色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五篇16章,内容包括:消费——*终的、也是*稳定的动力、投资——*直接的、也是*易变的动力、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等。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目录

导论**篇 宏观经济运行的动力**章 消费——*终的、也是*稳定的动力**节 理论分析一、消费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二、制约消费的因素三、消费函数四、消费理论及其发展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03年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历史新低案例二:“排浪式消费”——1988年我国居民的抢购潮第二章 投资——*直接的、也是*易变的动力**节 理论分析一、投资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二、制约投资的因素三、投资函数与投资乘数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中国是否应当加息?——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案例二:我国住房价格为何居高不下?——投资的成本与利润案例三:“铁本事件”——投资过热的背后第二篇 宏观经济运行的水平第三章 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节 理论分析一、均衡收入与均衡条件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三、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四、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02年我国出现了1996年以来经济衰退的新转机——“三驾马车”驱动下的经济均衡案例二:不断攀升的房价——商品市场供求非均衡的典型代表第四章 商品、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节 理论分析一、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三、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双重均衡:IS—LM模型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中的“凯恩斯陷阱”——货币市场非均衡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水平案例二:国内外股市发展史上的几次大波动——股票市场的非均衡与宏观经济运行第五章 商品、货币、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节 理论分析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三、附加预期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AD—ES模型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匈牙利经济转型完成前后的失业、物价与经济增长案例二:2009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要“保八”?——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第六章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衡量**节 理论分析一、国民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计算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及评述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GDP数据的多次调整及其争论案例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制度”第三篇 宏观经济运行的失衡第七章 商品、货币市场失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理论**节 理论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三、通货膨胀的影响四、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物价变动的总趋势——从物价指数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案例二:美国次贷危机剖析——金融危机是怎样发生的?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失衡——失业理论**节 理论分析一、失业的含义及分类二、失业的原因及失业理论三、失业的影响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09年我国就业难问题分析案例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东欧、东南亚各国的失业及其就业政策案例三:美国布什政府的促进就业法案——发达国家是如何应对失业问题的?第九章 商品、货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失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理论**节 理论分析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第二节 案例分析案例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案例二: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与西方国家的滞胀——菲利普斯曲线还有用吗?第四篇 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第十章 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手段**节 理论分析一、宏观调控的目标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三、宏观调控的模式及其政策手段第二节 案例分析……第五篇 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节选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使世界真正平静下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动荡似乎变得更为频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从其自身的繁荣与富强角度看,还是从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与贡献看,它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经济上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世界影响巨大。发端于1978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了。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当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任何国际环境的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面对日益复杂和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国繁荣与发展、复兴与崛起的梦想,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对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确保,以夯实复兴和崛起的经济基石呢?其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很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只有把握了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强身健体”,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把握了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内外冲击。而这一历史的重任,固然有赖于国家决策层掌舵,但也同时落在了当代中国经济学者的面前。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相关资料

插图:(2)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诱发了物价的全面上涨。1985年以后,受国家对除粮、棉、油等11种重要农产品之外的全部农产品以及生产资料计划外部分价格放开的影响,消费快速增长、物价快速攀升,1986年零售物价涨幅为6.0%,1987年为7.3%,1988年猛增至18.5%,其中,1988年12月高达26.7%。1989年,尽管国家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治理整顿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但是,由于政策存在时滞,1989年的通货膨胀仍高达17.38%。经过持续三年的治理整顿,物价才回落到1990年和1991年的2.1%和3%。(3)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排浪式消费”抢购潮的出现,加剧了社会供求矛盾,并直接反映在物价的普遍上涨上。同时,各地在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下,盲目引进生产线,重复建设,成为此后企业效益下滑、产业结构新失衡的重要原因。此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超前性集中消费,导致其后几年消费增长速度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它在一定程度为1989-1991年的市场全面疲软埋下了隐患。2.“排浪式消费”抢购潮的成因及其调节。1988年我国居民“排浪式消费”抢购潮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短缺经济的深层根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保持价格稳定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长甚微,居民消费被限制在较低水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主动调整价格结构,使短缺经济时代的隐性通货膨胀显性化了。为了减轻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国家对城镇居民发放价格补贴,并提高工资水平,使城镇居民收入由长期冻结到快速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供给增加并没有跟上总需求增加的步伐,因此,总供需缺口有所扩大。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作者简介

张军果,男,1968年生,河南嵩县人。2000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师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防大学中青年教研骨干,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近年来,独立承担国家课题2项、国防大学科研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课题2项,参与国家部委、军委总部及国防大学科研课题多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1部、副主编1部、参编10余部。曾先后在《经济科学》、《江海学刊》、《中国经济信息》、《中国企业家》、《经济经纬》、《唯实》、《南方金融》、《军事系统工程》、《系统辩证学学报》、《国防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以及《解放军报》、《中国改革报》、《长江日报》等报刊发表国民经济类论文80余篇,国防经济、军事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的论文2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要研究领域:经济运行理论、宏观调控理论、货币金融理论、国防经济理论等。

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理论与案例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868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