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 本书特色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综合分析报告;“先行先试”研究;税源建设研究;产业发展研究;政策效应分析。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 目录
综合分析报告福建地税2008年税收收入分析报告福建地税支持“海西”地方财源建设综合报告“十一五”头两年我省地方税收行业特征及地方财源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工业化发展阶段地方税源状况分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税收产出效率“先行先试”研究以“海西”对接“两岸共同市场”愿景下的税收协调安排初探关于建立税务系统公务员执法类职位问题的思考当前我省地税重点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探讨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纳税人“无过错推定”信息化支撑下的税务机构设置研究税源建设研究拓展与深化劳动密集型行业税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山区县域经济税源建设探析晋江模式对税源的影响及走势分析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税收职能建设研究关于三明地方经济税源结构和发展趋向的分析思考厦门市服务业税源发展状况调查福建省重点税源行业营业税税负及征收力度分析产业发展研究着眼于两岸三通的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调查研究东南汽车城产业发展与税收关系调研报告德化县陶瓷产业发展与税收分析福安市电机电器产业地方税收支持研究龙岩市环保产业发展问题探讨闽东造船业产业集群的地方税收支持研究三明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及税收前景探讨支持漳州数字视听产品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研究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与扶持福建省现代服务业对地方财力的贡献情况分析政策效应分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税收调控措施的政策效应分析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对地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分析基本养老保险费明细申报对收入的影响分析浅析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政策效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效应分析项目带动战略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和效应简析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 节选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内容简介:为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在省局领导、机关各处室和各设区市局机关领导带头下,全省地税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和参与调研的积极性高,税收调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优秀的调研成果通过各种形式转化成上级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决策参考,转化成现实的政策和措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税源建设与海西发展 相关资料
插图:税务机构设置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组织保障。科学设置税务机构既要着眼长远,体现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前进方向,又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支撑下的组织体系架构,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具体结构均应不同于传统模式。因此,完善当前税务机构设置必须解决好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税务机构设置的目标和方向问题;二是明确税务机构设置的理论支撑和整体规划思路。因此,信息化支撑下税务机构设置应实现以下四个目标:(一)实现税收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经济和信息化会驱动社会向大社会、小政府不断进化,政府职能及其管理方式会不断作出调整,行政区划对经济活动的边界约束和阻滞作用日渐式微,税收管理也会出现新的特征:一是部分管理职能的社会化,相当一部分原由政府机关管理的事务交由社会中介机构办理;二是按经济区划设置税务机构将逐渐取代按行政区划设置税务机构;三是按纳税人不同的管理特征或经济特征进行税收管理,这较之现在主要按片区进行管理会逐渐显得更为重要。(二)实现税收管理从前台转向后台在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下,税收管理侧重于前台,通过各种行政审批手段,对纳税人采取一种防范式的管理。过去所采用的繁杂的前置审批做法,虽然提高了偷骗税分子的违法成本,但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前置审批往往以纳税人不诚信纳税为假定,从而使大多数合法经营者蒙受了各种审批所带来的困扰和不便;二是伴随审批而产生了大量权钱交易的寻租空间,加大了治理税收环境和队伍管理的困难;三是一旦偷逃税分子的违法行为成为事实,税务机关大量的前置审批往往要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和法律纠纷。现代税收征管以“纳税人自我申报为基础”,从法律上讲,纳税人的任何申报、缴税行为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由其本身承担偷逃税的法律责任。税务机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则是为多数合法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并严厉打击、查处少数人的偷逃税行为。从这一目标出发,税务机关应逐步减少前置审批,更多地实行核准、备案制,将税收管理的重点从前台转移到后台。将前台审批环节的人力逐步充实到后台,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加强对信息的整理分析、评估和判断,强化后台监控,及时发现偷逃税线索,准确进行追踪稽查,从而大大提高查处打击偷逃税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稽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