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2020-06-05 00:00:00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目录

1 导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 研究视角与方法1.3 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1.3.1 逻辑结构1.3.2 主要内容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4.1 主要创新1.4.2 不足2 相关文献综述研究2.1 产权研究综述2.1.1 产权含义2.1.2 中国学者的产权与所有权之争2.2 自然垄断含义研究述评2.3 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研究述评2.4 本章小结3 产权的制度功能分析3.1 产权的功能3.1.1 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3.1.2 外部性内部化3.1.3 激励与约束3.1.4 资源配置功能3.1.5 收入分配功能3.2 产权与效率3.2.1 效率的含义3.2.2 产权和效率是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3.2.3 不同类型的产权及其效率3.3 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产权何以重要3.3.1 产权多元化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内在要求3.3.2 产权改革是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和建设公共型财政的要求3.3.3 产权改革是加入WTO的承诺3.3.4 产权多元化体现了产权特性与产业定位的有效耦合3.3.5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3.4 本章小结4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结构及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4.1 企业产权结构及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4.1.1 问题的提出4.1.2 总体比较4.1.3 国有、集体、私营独资、港澳台商独资和外资企业财务绩效比较4.1.4 国有独资公司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绩效比较4.1.5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财务绩效比较4.1.6 国有绝对控股与国有相对控股公司财务绩效比较4.1.7 结论4.2 自然垄断产业产权结构及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4.2.1 各年财务绩效比较4.2.2 自然垄断产业与均值差距的比较4.2.3 自然垄断产业内部财务绩效比较4.3 本章小结5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历程、现状及制度障碍5.1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历程5.1.1 主要行业的改革历程5.1.2 总体评价5.2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现状5.3 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制度障碍5.3.1 转型时期政府的目标函数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5.3.2 改革的现状偏好5.3.3 多委托人代理与多重任务代理5.3.4 强势利益集团5.3.5 单一产权、“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5.4 本章小结6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模式6.1 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激进抑或渐进6.1.1 经济转型比较:激进式和渐进式6.1.2 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模式._6.2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与国有控股公司产权特征6.2.1 国有企业及其产权特征._6.2.2 国有独资公司及其产权特征6.2.3 国有控股公司及其产权特征6.3 国有独资公司转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可行性分析6.3.1 非公经济的发展和壮大6.3.2 丰富的实践经验6.3.3 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6.3.4 民营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情况6.4 本章小结7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7.1 划清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和竞争业务7.1.1 自然垄断产业“垄断”性质的动态变化7.1.2 具体分类7.2 建立国有经济退出和其他资本进入机制7.2.1 进入或退出的领域7.2.2 进入或退出的途径7.2.3 政策支持7.3 建立规范有效的自然垄断产业的公司治理结构7.3.1 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公司治理目标7.3.2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中国有公司治理的特色与创新7.4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7.4.1 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7.4.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7.4.3 塑造市场化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7.4.4 继续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7.5 完善对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考核和激励机制7.5.1 规范公司高层领导的产生机制7.5.2 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制度7.5.3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7.6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7.6.1 界定产权,为产权交易奠定基础7.6.2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高效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7.6.3 建立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7.7 本章小结8 结论与展望8.1 结论8.2 建议8.3 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节选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内容简介: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启动较晚,产权改革问题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进入理论研究视野。如何通过有效构建自然垄断产业的企业产权结构模式来推动改革、提高效率,是研究所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不仅要关注市场开放和竞争引入,还必须进行产权改革,构建合理的产权结构。《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问题,认为应当减少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数量。积极设立更有效率的国有控股公司;应积极引入竞争,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发展。《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分析了阻碍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制度弊端。提出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具体模式——整体渐进性改革,并对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1)制度与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国外典型国家、典型垄断行业改革的案例,考察这些国家与行业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路径、改革模式,利用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国外垄断行业改革模式的内在逻辑,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我国垄断行业改革提供指导。国外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中,美国、英国、日本、拉美转轨国家的初始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改革模式和路径。而通过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的历程分析,得出了不同行业改革时序、力度不尽相同的结论。分析这些案例,可以为下一步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2)分类研究方法。由于技术进步推出了大量的替代商品、降低了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改变了需求的集中度、弱化了基础设施的公共性,使得自然垄断产业“垄断”生质和“公共”性质出现了动态变化。因此,必须科学界定自然垄断产业的内涵,把自然垄断产业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从自然垄断业务中剥离出来。针对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在区分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改革的思路。对非自然垄断的业务,政府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竞争在企业价格形成中的作用,这与其他竞争性产业应该是没有区别的。(3)实证研究方法。本书利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工业企业产权绩效的内在特点以及现阶段中国自然垄断产业产权绩效。依据指标的代表性及数据的可得性,本书选用四类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绩效。具体指标为:效率类(人均销售收入)、周转类(流动资产周转率)、偿债类(已获利息倍数)和利润类(净资产收益率),并且选用了五个年度(2002~2006)进行分析。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张航燕,汉族,湖南邵阳人,1975年6月出生。管理学博士,注册会计师。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政策和工业经济运行。在《价格理论与实践》、《统计与决策》、《经济纵横》、《价格月刊》等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过多篇论文,合著出版了《新疆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一书。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一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产权模式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87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