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0-06-05 00:00:00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本书特色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将劳动力转移行为分解为三个步骤,提出了劳动力转移“意愿一培训一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二元经济理论。而且,本书根据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通过构建基于个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模型,实证分析个体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和转移就业决策的影响,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问题
1.3 对几个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2.3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个体特征研究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个体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节选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立足于北京市大兴区劳动专项调查的结果,将二元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构建基于劳动力个人特征的转移就业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进行分解,分别考察个人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转移就业培训需求及就业决策的影响,逐项分析各步骤面对的个人特征因素,并构成一个循环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相关资料

插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出路方面,城市化对吸纳农村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在学界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二是重点发展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政策和舆论主流强调限制大城市的发展,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使大城市发展缓慢。2004年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9座,《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观察》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①。城市化发展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已经越来越突出,中国的大城市太少,而且发展不均衡。国际经验证明,城市、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市会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从而带来较高的规模收益、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较大的经济扩散效应。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城市在我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也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巨大蓄水池。“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②。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是适合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好途径,本书选取大城市的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处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是最贴近城区的劳动力输出地区,郊区农村劳动力是最直接的转移人群。,一是从转移地域上看,由于地处城郊,接近于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大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强,无须跨区转移就业;三是城市扩展征占地现象普遍,郊区产生大量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压力更为迫切。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鄢圣文,男,湖北天门人,1974年4月出生。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统计学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挂职任大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助理。现任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87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