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

  2020-06-05 00:00:00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 本书特色

本书选题很有现实意义,也有相当的理论价值。本书以前屯为研究个案,解析了“城中村”在改制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与面临的新挑战,按照制度经济学的三要素——产权(股份公司)、组织(拟单位化)、交易主体(分配保障)进行分析,结构合理,以点带面,多有创意。
                            童星
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农村转化为城市的过程,村民也面临着成为市民的过程。中国已有的二元格局给这一过程带来了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作者抓住这些问题,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了“城中
村”现象背后隐藏的制度变迁问题。
                           翟学伟
作者选取一一个个案,通过对该村改制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村改制的动因与结果,并对该村改制的可能走向进行了预期,得出了“前屯制度变迁是内外因素与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论。
                           风笑天
  本书全景式地展现和透视了前屯改制的本质关系,是对一个复杂的社会所进行的完整的科学分析。尤其是在分析前屯改制的动机和结果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创建性的认知。文中很多视角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目光,如对“前屯拟单位化”的变异、“集体行为逻辑”的解析,既有精到的理论思考,又有自己的创新思维。
                            张鸿雁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 节选

nbsp;   序

  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丛书是山东大学“985工程”
哲学社会学创新基地二期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这些成果涉
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理论探讨和具体的政策与应用研
究,着力探讨的是一些重大的社会发展变革问题。我很高兴借
此机会为此丛书作序。
    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中
国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
转型过程中,同时还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转变之中。这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变迁,必将对中国
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亟须
研究和解决的许多问题。社会学就是要研究、要提出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理
论和策略。今后20年将是社会学大发展、社会学者大有作为的
时期。因为经济还要继续发展,但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
进步的问题已提到日程上来,这为社会学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
的空间,也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今后20年,将是中国社会
学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改革开放需要社会学,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需要社会学,社会学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
展起来和繁荣起来,一大批社会学者、社会工作者将会应运
而生。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迁表现在各肾方面,主要的
是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在这一变迁过
<节选内容>=程中,我认为还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研究,也值得研究。
    首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经
济体制进行了改革,经济有了极大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
变化。比较而言,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在社会结构调整方面,都相对滞后了,由此,产生了诸多经济
社会问题,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的局面。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
新”,这是完全正确的,应抓紧进行。诸如户籍、就业、人事、
社会保障等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
调整社会结构,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当前全面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以,怎样才能使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这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次,社会结构变迁问题。经济结构已经变化了,但社会
结构还没有相应调整过来。就经济结构说,我国已经达到了工
业化中期阶段,但社会结构还只达到初期阶段。这两大结构的
不平衡、不契合、不协调,是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
总根源。这种结构性矛盾,只有通过调整社会结构,才能解决。
例如,当前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关系不协调,
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屡解不决。为什么呢?
‘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三农”问题根本上也是个结构性问
题,是由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相协调产生的。按照国家统计
局2004年的统计数据,在经济结构中,农业占全国GDP的份额
是13.1%;在社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
46.9%,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8.2%。也就是说46.9%
的劳动力创造了13.1%的财富,由58.2%的人去分享,农民焉
得不苦、焉得不穷?从农业产值占GDP的13.1%来说,这已经
是工业化中期的经济结构;但是从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占46.9%,
农村居民比重为58.2%来说,这还是工业化初期的社会结构。
这种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矛盾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解决
不了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户
<节选内容>=口、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改革,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
社会体制对农民的束缚,使农民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
有的国民待遇,能够自主择业,使一部分乃至大部分农业劳动
者能够从农村中逐步转移出来,逐步成为二、三产业的职工,
逐步成为城镇居民。也就是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增加农民收入,
才能富裕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一个工业化
国家,农业劳动者必定为少数、极少数,农民不再是穷人,这
个国家就现代化了。如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是我们要研究
的大课题。
    再次,社会结构调整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调
整,社会阶层结构发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 作者简介

p>轩明飞 1973年6月生。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干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现代城市管治与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与城市CI导入、组织行为与现代公司治理。先后在《山大学报》、《社会》、《东方》(www.cc.org.cn)、《上海经济》、《探索与争鸣》、《中国农村经济》、《思想战线》、《理论与改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社会学基础》(1998)等著作两部,

村(居)改制:城市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以济南市前屯改制为个案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944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