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

  2020-06-05 00:00:00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 节选


  作 为陈庆立同志新著的**位读者并为之写序这是第三次
了。**次是2002年《中国农民素质论》一书(当代世界出版
社出版),那是他在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改写的;第
二次是2004年《农民与小康》一书(华夏出版社出版);现在
是第三次《中国农民与新农村》一书。三次连续出版主题相近
的著作,表明了作者对“三农”问题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和汗水,
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提高农民素质,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直在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在不停地
鼓呼呐喊着。
    在《中国农民素质论》一书里,作者用战略眼光对农民素
质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探讨,从中国农民如何适应现代化、市
场化和社会化方面鼓与呼;而《农民与小康》一书,已经进一
步把改变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落后状况同我党要用20年左右的
时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
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给自己定好位,并积极呼吁有关方面充分认识
农民对建设小康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一书,通篇贯彻着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站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
多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在本书中,作者更明确了他鼓呼呐喊的方向。鼓呼呐喊,就
是宣传。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
中曾说: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
叫,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不仅
新制度的诞生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就是一项施政方针的贯彻、
一个政策的落实、一个思想理论的推开,以及任何一次有群众参
与的社会行动,都会伴随着喊叫(即使不是大喊大叫,也是小
喊小叫),尤其面对分散在农村居住的广大农民群众,更需要相
应的宣传教育工作。
    鼓呼、呐喊、宣传、教育、动员等,都是通过各种具体形式
来把某种思想观念、某项政策主张传播给广大民众,或要群众知
晓以实施推行,或要成为群众性的社会行动。古往今来,各种群
众性的社会行动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引导,并通过宣传鼓动而发
动起来。简言之,思想支配行动,如通常说的,思想先行。因
此,正确的思想理论所指导和引导的群众性社会行动,起到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作用;而获得正确的思想理论又要经
过群众性的社会行动即社会实践的检验。所以,获得正确的思想
理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这个过程会产生两个结果:
一是在检验原来指导这次实践的理论认识真理性的同时,会产生
新的思想理论或对原有理论的修改完善;二是造成一个客观的存
在。本书所阐述的农村发展问题,其过程发端于我国土地改革完
成以后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实践经
验,只知道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当时也只能以此为样板,结合对
我国国情的分析,提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农村工作的
实践。经过大约四分之一世纪,在检验原来理论真理性的同时,
产生出两个结果:一个是造成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即集体所
有、集体经营的农村经济体制;另一个结果是形成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思想理论,并用来指导新的农村工作,由此成为农村改革
与发展的新实践过程。这个过程至今又经过了大约四分之一世纪
的时间检验,在证明这个农村改革理论真理性的同时,也造成两
个结果:一是造成新的客观社会存在,即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种“三农”现象;二是完善了农
村改革与发展理论,即在包括农村改革在内的实践基础上,形成
了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理论。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的付梓出版,标志着陈庆立同志在
“三农’’方面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我感到十分高兴,这也是一
个老“三农’’工作者的愿望和希望看到的,也说明我们所关注
的事业后继有人,他们在健康地发展、成长。从作者写的这三本
书来看,整体反映了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既用当前
tt三农’’问题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又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来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序。
    丁泽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1月19日
<节选内容>=    √乙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
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①可见,在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决心。
    民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社会主
义社会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
治。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和
完成必须建立在健全农村民主法治的基础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在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体现农村社会的公
平正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民主与法治逐步得到健全的过
程,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过稳定的、有
序的法治建设,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保障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实行*广泛的民主,人民才能
当家作主,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
    一、农村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基石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实现农村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以及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
政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
质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它也是现阶段农村社会公平正
义的基础。这能有效地使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
中更加突出,使农村社会管理更加民主。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
  义民主在农村*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
  村三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有根本性的大事。
  扩大基层民主,就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
  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农村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惟其如此,才能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基层民主和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基石。
    (一)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环节,没有基
  层的民主,就没有基层的和谐。为此,必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
  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
  由。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激励和调动
  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给人民群众提供
一个畅所欲言的社会环境,使各方面的意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过程中充分表达,使民智高度集中。这不仅有利于化解和疏导
社会矛盾,协调和疏通各种社会关系包括政民关系。有效地维护
和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个良好的发
展环境,也能稳固国家政权权威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
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基础不
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直接影响
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党的工作大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也是做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关键和保证。只有基础坚实牢
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执政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
经受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机
制,建设充满活力的村党组织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
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扩大基层民主,并要求
通过丰富民主形式来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全国各地进行了
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在农村、城市社区等各个层面的基层民主都
在发展之中。
    首先,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运行的载体,完善村民自
治,就要发挥好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上要
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为主体的自
治结构。村委会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村民自治组织,都要根据
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期实行民主选举。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 作者简介

p>陈庆立,字汇擢,癸
卯年秋生于鲁西南小山
村。管理学硕士,毕业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
研究所。长期关注和研究
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等多篇关于农
村建设方面的论文。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是作者数年来
对“三农”问题潜心研究的新认识和新
观点。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98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