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7-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

  2020-06-05 00:00:00  

2007-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 本书特色

南昌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江
西省与教育部实行“省部共建”的高校。南昌大学小
国中部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为了加快中部地区经济
与社会发展和江西住小部地区崛起、促进南昌大学
“211   工程”建设,二r2000年5月成立的。2001年初经
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
究基地”。2006午6月经教与部批准成为“普通高等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   中国中  
部经济发展研究小心依托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
理学院,涵盖了了管理科学工程 博士  点和区 域经济
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工 商管理(MBA)、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等12个硕 士 点,并拥有数
量 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南昌 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小心下设中部区域经济协润发
展研究所,中部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所,中 部自然资源
开发与生态经济研究所、中部人山资源开发\新经济
研究所四个研究所。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小心实行机构开
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现
有专职学术骨干  15人,其中教授14人、博一I二生导师12
人、博士13人;校内兼职学术骨 干8人,其中  教授5人、
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 7人;省外(国外)兼职学术骨
干 7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卜生导师4人、博士6人,国
外学者1人;校外省内兼职学术竹于6人,为省委政Ii『f
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体改办、统计局,社科院
等单位研究员。南昌人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小心
学术委员会主任周绍森,主任郑克强,常务副主任 傅
春,副主任黄新建、尹继东。
    南昌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江西   省与教育部实行“省部共建”的高校。学校拥
有哲.文、史,经济、法、教育、理.工、农、医,
管理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青山 湖,东湖,前
湖、鄙阳湖,抚州5个校区,占 地面积8317由,校
舍面积170万平力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
现各类彳E校生8.8万余人;有专 任教师2878k,其中 
 正副 教授1471人;有博士  学位授于点27个,硕十学
位授予点18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
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   工程中心1个,国 家级临
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
西分 中 心1个, 江西省重点学科37个,品牌专业36
个。
  南昌大学现任党委书记  为郑丸强研究址、校长
为周 文斌教授。

2007-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 节选

把握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的关键环节
    (代  序)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
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
略以来,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部地区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喜人
局面。据统计,2007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4.07%,比2005年提
高了1.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区GDP占全国比重达19%,
扭转了自2004年起持续下降的态势,工业生产连创佳绩,国有及规模以
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增幅达23.7%,在四大地区中增长*快。从总体上
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已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中部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任务艰巨而
时间紧迫。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需要进一步廓清思路,抓住重点。从区
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和中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要切实把握好如下几个关键
方面。
    **,要把推进“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的主要支撑。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科教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
和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和优势,中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
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
综合交通枢纽。这不仅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中部地
区崛起的主要支撑。必须把推进“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作为工作
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国家已把编制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
无疑应当成为规划的主线与基础。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适应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的需要,落实好现有政策,研究出台更具针
对性和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完善相关基础条件,要围绕建设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结构,推进体制
创新,优化市场环境。
    第二,要把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途径。产
业是发展的基础,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除了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门类外,中部地区应有效利
用地理位置承东启西、发展状况总体居于中游的条件,积极承接国际和东
部地区产业的转移,有效利用西部的资源和要素,打造经济效益高、富有
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中部地区还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产
业技术水平。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和
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和资源要素流动
提供顺畅通道;要推进开发区发展,以现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
为依托,集聚优势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把加快弱势地区发展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环节。弱势
地区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部六
省贫困人口占全国的近1/3,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国的25.5%。吕
梁山、太行山、秦岭大巴山、武陵山、大别山、井冈山和赣南革命根据地
六大连片贫困区都集中在中部,革命老区县比重也比较高。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要把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采取特殊措施解决他们
所面临的特殊困难。促进中部弱势地区发展的着力点要放在构建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基础和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要加大政府投资和财
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
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和公共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落实好比照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要进一步推进弱势地区的对外开放,
实现弱势地区与发达地区建立在生产资源和要素等公平交换、优势互补基
 础上的互惠合作。要在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经济圈、经济带发展,培育新
的增长极的同时,加大先行地区对弱势地区的支持力度。对资源枯竭型城
市,要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对那些仍有一定资源基础的地区或城市,也要
抓紧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第四,要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力保障。良
好的体制机制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实现经济社会
健康运行的坚实保障,中部地区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体制不
顺密切相关。与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在改革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
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特别重要的,
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改善管理方式,理
顺管理层次,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制政府,
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管理规制。二是推进所有制改革,加快
国有大型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经济进入金融服务、
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形成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推进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三是推进市场体系改革,着
力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封锁,建立健全各类市场,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促
进商品和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形成开放、统一、竞争充分、交易公
平的市场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改革思维,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
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
    第五,要把加强区域合作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手段。合作能
够趋利避害,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与协作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重要基础。中部地区各省既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也要加强
与东部和西部的合作,搞好互动。为此,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市场化和区
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和法律约束,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
排除各种形式的障碍,为推进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
要完善合作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创新合作内容与方式,广泛深入地开
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经济协作和合作。通过合作推进基础设
施建设、产业配置、管理规制、市场运行等的一体化。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需要一个过程,要使中部的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不仅需要对未来发展提出科学的规划与方针政策,而且需要对已进行的工
作做实事求是的总结评估。事实上,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提出正确的
方针政策也要以对过去工作的科学总结评估为基础。总结评估已有的工作
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编制年度发展报告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对于促进中部崛
起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基于中部六省
发展的实际,对中部地区总体运行态势进行了描绘,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作
出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毫无疑问,
这本报告无论对于从事中部地区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对于推进中部
崛起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们来说,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在此推荐给
大家,期望各个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
    高校特别是中部地区的高校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我
们期待中部的高等院校都像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研究中心那样,关注中部地
区的发展,运用自己特殊的优势,积极支持和推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尤其是在深化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是为序。

第四章  中部地区产业政策研究
**节发展食品工业推进中部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是科学发展
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区域发展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凝炼形成我国区域发展总体
战略,为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指出了走向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简要地说即一个目标、四大要件。一个目标是:
各地区居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收
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多姿多彩
的产业,通过“和而不同”的分工协作、良性互动,提高国家经济总
体的竞争力。
    从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到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直至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
央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全国业已形成四大
板块的区划格局,以此空间架构为依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
 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中部六省面积占全国10.7%,人口占全国的28%,2006年地区生产
总值4.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5,无论在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还是人
力资源方面均具相当优势;晋、豫、皖三省是国家的重要煤炭基地;豫、
鄂、湘、赣、皖五省都属农业大省,粮食占全国总产量近30%,油料、
棉花产量占全国近40%,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
国家原材料、水能的重要生产与输出基地;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的中枢,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人口多、人
口密度高、经济总量达到相当规模,但人均水平低,特别是人均社会发展
指标较低。中部各省地处腹心地带、国脉汇聚的战略地位,其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粮食和能源的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大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理所当然地构成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
求,围绕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五大基地和综
合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展开相关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根本路径。
    河南省在中部六省中,人口与经济总量均占首位,是*先突破千亿斤
大关的全国产粮**大省,中原崛起,特别是中原城市群的率先崛起,是
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环节,而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工业,无论在
中原地区还是整个中部地区,都是优势产业之一,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
工业的品性决定了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多方面、深远
的意义。首先它是促进工业、农业两大部门良性互动的产业,既能促进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引领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亦
是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的重要渠道;同时,食品工业亦是盈利能力较
强的行业,2006年按总产值计,食品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而按利税
计,食品工业占全部工业利税的13.2%。与此相应,食品工业、农产品
加工工业还是联结城乡,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纽带,对于大多数县和县级
市而言,又是壮大县域经济*便捷的切人点。
    河南省和漯河市这些年来发展的业绩,就是以上论断*好的佐证。
2006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l 970亿元,居全省各工业
行业之首;粮食加工、肉禽蛋奶加工等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优质专用粮食
品种和肉禽品种的推广与产业的基地化。2001~2006年河南省累计发展
优质小麦1.77亿亩,使农民增收70亿元以上,同时推进安阳、鹤壁肉禽
基地、漯河生猪基地和信阳水禽基地的形成。上年漯河市农产品加工业对
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其中食品工业的贡献率达45.3%。
    在充分肯定食品工业发展成绩与重要作用的同时,如以发达国家为参
照系,就可看到:未来食品工业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以食品工业为主的
农产品加工工业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中部崛起中的作
用,还大有提升、彰显的余地。
    农产品加工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为3:1,我国现
为0.5:1,相差6倍;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量的份额超过70%,
而我国仅8%。我国食品工业从目前以初加工、粗加工为主逐步向精深加
工转变;成品向专用化、营养强化与科学组合、系列化、品牌化方向提升
的空间还非常巨大。从市场营销与拓展看,健全、完善从农产原料到食品
的市场网络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发展新型业态和第三方物流,把
拓展国内外大市场与培育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壮大食品工业集群、打造食
品工业基地紧密结合,在使食品“走出去”的同时,通过饮食文化和旅
游业,以吸引游客、商家和投资人“走进来”。中部博览会和中原食品节
为“请进来”和“走出去”搭建了大平台,为展示河南省从“大粮仓”
向“大厨房”的历史跨越,为展示食品名城漯河的璀璨、推动中原大地
食品工业的大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尽快崛起,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
作用。



2007-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98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