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经济热点面对面

  2020-06-05 00:00:00  

经济热点面对面 本书特色

中国的经济何去何从?大家所关注的经济热点,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一切,都将在《经济热点面对面》一书中有所分析和解答。 书中具体包括了:中国200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布局、如何度过货币政策从蘩的日子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经济热点面对面 内容简介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中国的通胀影响之下,2008年的中国经济内忧外患,人们的生活成本增高,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大。而与此同时,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股市动荡、房地产拐点、中小企业遭遇生死危机……2008年的一切都表现出其不确定性。中国的经济何去何从?大家所关注的经济热点,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一切,都将在《经济热点面对面》一书中有所分析和解答。

经济热点面对面 目录

**章 中国200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布局
 消费:加大刺激力度
 通胀:由防止到抑制
 财政政策:回归稳健轨道
 货币政策:适度从紧
 外贸:在转型和升级中寻出路
 投资:稳中保增
 环保:节能减排是重点.
 低收入群体:从保障开始
第二章 拯球中小企业
 生死危机:6个月倒下6.7万家
 内忧外患:压垮中小企业的“稻草”太多
 政府援手:“授鱼”还是“授渔”?
 积极自救:自己才能救自己
第三章 奥运后的中国经济
 我们能否走出后奥运经济的怪圈?
 经济下滑:巧合还是必然?
 被夸大的奥运经济规律经
第四章 透视能源价格控制基本面
 突如其来的“电荒”
 谁在制造电煤紧张
 电价上调:上策还是下策?
 国际能源:涨跌之间难寻平衡
 补贴的真正获利者
 期待破冰之旅
第五章 税改新期待
 1994与2004:两次税改的得与失
 体制问题:暧昧的“征管空间
 消费型增值税:谁在期待?
 曲折的路:德国税改的经验与教训
第六章 世界经济新趋势
 总趋势:缓中求进
 利益主场的“新”呼声
 新的走向与格局
 增长和升级的内驱力
 发展中的重组与分离
 来自能源的挑战
第七章 如何理性面对通胀现象
 新周期通胀现状:CPI逐步回落
 综合作用,致使价格结构性上涨
 借鉴学习:政府调控有效抑制物价
 理性面对:通胀结束还需三年
第八章 如何度过货币政策从紧的日子
 从宽松到从紧
 被搅动的中国经济
 应对:在顺应中调整
 被忽视的体制问题
第九章 中国出口:在结构中调整中寻求突破
 黯淡的2008年出口
 企业的选择:鸵鸟还是凤凰?
 逆势飞扬的出口黑马
 在结构调整中转型
第十章 CPI上升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运行的冷热晴雨表
 忐忑中的惊喜
 改变消费习惯
 谁在推动上涨?
 CPI上升都影响了谁?
 政策与措施并行
第十一章 石油牛市话油荒
 难测深浅:进入“百元油价”时代
 高油价背后:比油价本身更深刻的隐忧
 应对高油价:我们需要内外兼顾
 开发新能源:希望就在前方
第十二章 真假粮食危机
 粮价飞涨:突如其来的“海啸”
 危机的背后:争食还是操控
 通往安全的路还要走多久
 弃地:中国农民的无奈
 政策与科技:增收的驱动力
参考资料

经济热点面对面 节选

**章 中国200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布局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08年3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年内及2009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措施、工作新要点。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做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要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各项工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环境保护工作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我国经济形势正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迈进,当前宏观调控基本到位,2008年下半年要“稳定政策,适时微调”,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微调的重点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适时理顺价格,要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消费:加大刺激力度
2008年以来,消费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上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但从2008年下半年情况来看,受国内外短期干扰因素影响,消费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硝费与投资增长趋于协调,城乡市场增速差距再度扩大,消费信心因物价上涨而出现回落,‘部分商品的供求矛盾有所增加。
从2008年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长情况来看,受美国经济衰退、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等短期干扰因素的影响,消费增长将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汽车和住房两大消费热点有可能降温,股市的负面影响也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物价上涨较高更是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消费。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运行趋势及上述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消费需求稳定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有望达到20%左右,名义增速略低于2008年上半年增长水平,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8年全年实际消费增长与2007年的增长水平基本持平。
  因为消费不足会使供给结构产生扭曲,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的增长,不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出口需求增长放缓、*终消费率偏低的情况下,促进消费增长应该是2008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主要工作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关键是做好增收减负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在城市,要将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战略加以实施。在农村,一是要坚持实行农产品生产的政府补贴保护政策,对农业和农民进行政策性保护。二是要继续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农业收益。三是要以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建立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农民工获得与城镇户籍人口大体均等的劳动保障水平。四是要大力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增强其在城市终身就业的能力。
  第二,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改善对经济景气的预期,增强城乡居民对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改善涨价预期,慎重出台调价措施,降低居民消费*大的后顾之忧。稳定财产增长预期,采取非常规的调控措施,如保值储蓄措施,解决日益突出的居民储蓄存款负利率问题,改变居民的通胀预期,稳定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
  第三,优化消费环境。
  优化消费环境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要维护住房、汽车市场的稳定;二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废除不合理收费;三是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设施。只有消费环境优化了,才能给居民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增强居民消费意识。
 通胀:由防止到抑制
2008年上半年,我国面临着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这种压力在短期内会继续存在,2008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是在进一步分析造成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只有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保证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产业大力发展,为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坚定地把坚持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地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
其次,充分利用国家储备吞吐量调控农产品市场,积极增加货源,保证市场供应,维护食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影响国民生活质量,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无外乎供给不足和市场需求下降这两点。为了保障食品价格稳定,要着重从这两方面着手。全面研究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馈共享机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投入。农产品价格稳定了才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也能够保证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稳步提高,不至于出现恐慌。
大力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打击相互串通、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次充好、合谋涨价等行为。不良的市场竞争手段仍旧困扰市场,只有严厉制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才能够保证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打破垄断,在一些垄断型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因素,迫使垄断价格下降。2008年价格工作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为重点的同时,必须把握时机,适时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相关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措施,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第三,处理好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十七大提出要增加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长期以来存在不合理问题的重要举措。这一精神的贯彻,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会逐步提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增长,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由此引起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些都将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未来物价总水平上升中必须考虑的长期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要上升,但是物价要下降,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处理好这个矛盾,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通货膨胀的重要渠道。
  第四,尽量规避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价格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日益明显,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价格增长的程度和幅度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可能成为致使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
  第五,解决好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需求拉动因素。流动性问题是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由于外贸顺差增加过快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我国近几年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迫使人民银行被动地大量发行基础货币外购外汇,基础货币发放产生的乘数效应使得社会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虽然人民银行采取向银行机构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项措施进行调控,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因此,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因素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2008年抑制价格过快上涨需要注意三点:
**,翘尾因素将使得2008年年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难以大幅度降低。
据测算,单纯因为翘尾因素影响就将使2008年上半年CPI上涨高达5%,虽然2008年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会下降到1.8%,但是即使没有其他物价上涨因素,仅翘尾因素就会使2008年全年CPI上涨3.4%。
第二,高经济增长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黏性。
经济的过高增长可能造成物价上涨,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时,通货膨胀仍然有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不会立即下降。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多因素的叠加效应也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价格上涨压力,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物价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叠加效应,更加需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化解或减弱这种叠加效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的各项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正在产生效果。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些年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会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大多数工业产品的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总体来看,虽然2008年存在多种价格上涨的因素,CPI等物价指数将停留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还是比较充分的,使价格上涨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也是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的。
 财政政策:回归稳健轨道
2008年为了避免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同时为了给将来财政政策再度扩张留下空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和一些已批准的建设规划重大项目,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重新抬头。
  早在2004年原财政部长金人庆就撰文指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稳健既不同于过去的积极财政政策那样的扩张,也不同于紧缩型财政政策那样的收缩,而是从过去积极财政政策的轨道上逐步地退下来,逐步减少它的扩张力度。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从扩张转向紧缩,也不意味着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减弱,它的核心是松紧适度,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2008年8月28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人40881.71亿元,增长30.5%,较2007年同期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69.9%。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2890.62亿元,增长30.9%,完成年度预算的72.4%;地方本级收入17991.09亿元,增长29.9%,完成年度预算的67.0%。全国财政支出27443.46亿元,增长29.7%,比2007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45.1%。全国财政收支余额由2007年同期的10173.61亿元增加到13438.25亿元,多结余3264.64亿元。
鉴于2008年上半年的形势,2008年下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稳定需求、抑制通胀、保障民生、促进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需求方面的作用。
  首先,根据国内外需求变化情况,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在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和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适时适度地增加财政投入。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三农”、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推进一批有利于消除瓶颈制约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次,在适当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同时,通过财政补贴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方式,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缓解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防止外需过快下滑。
第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改善和保障民生。
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发挥在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品供给和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继续运用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大力支持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农资等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做好食用油、猪肉等产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保障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
  ……

经济热点面对面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503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