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又一次关键时刻,“为了回答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在近五年的思考基础上,遍览古今中外文献,悉心研讨理论与政策而推出的*新力作。书中直指中国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全面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七大质疑。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目录
1导论
1.1写作缘起
1.2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2.2增长方式和增长模式
1.2.3Ⅰ、Ⅱ部类的划分和轻重工业的划分
1.2.4服务业和三次产业的划分
1.3本书的结构
2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2.1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
2.1.1早期经济增长和狭义工业化
2.1.2理论概括一: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矛盾激化
2.1.3理论概括二: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到“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专栏2.1从“工业化论战”到斯大林工业化路线的确立
2.1.4理论概括三:从“霍夫曼定律”到“重化工业化阶段”
2.1.5理论概括四: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2.2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
2.2.1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的革命性转变
2.2.2现代经济增长
2.2.3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看新型工业化道路
2.3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
2.3.1“苏联现象”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的陷阱
2.3.2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从“奇迹”到危机
专栏2.2东亚金融危机
3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3.1“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3.1.1现代技术(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兴起
3.1.2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
3.1.3革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经济效率迅速提高
专栏3.1通用目的技术(GPT)
3.2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
3.2.1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专栏3.2金万堤论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运动”
3.2.2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
3.2.3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够对提高效率起重大作用?
3.3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
3.3.1信息技术创新的三次浪潮
专栏3.3硅谷为什么成为创新者栖息地?
专栏3.4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战略
3.3.2计算机生产率悖论:信息通信技术(ICT)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率
3.3.3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
4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
4.1.1早期增长模式在中国影响深远
4.1.2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在中国
专栏4.1毛泽东论中国工业化
4.2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的探索
4.2.1改革开放以来的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
4.2.2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基础仍未消除
4.3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
4.3.1负面效应的综合表现:“扬短避长”,造成经济整体效率下降
4.3.2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
4.3.3过度投资扭曲了经济结构,并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系统风险积累
5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1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
5.1.1鼓励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
5.1.2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5.1供应链管理
5.1.3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效率
5.1.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
5.2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
5.2.1以技术进步为例
5.2.2以发展服务业为例
5.2.3以信息化为例
5.3改革攻坚,建立健全内涵增长的制度基础
5.3.1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5.3.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
5.3.3注重金融体系的基本制度建设
5.3.4改革科学和教育体制,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5.3.5坚持信息化与改革同行,普及应用信息通信技术
5.4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
5.4.1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有限政府
5.4.2建设有限和有效政府需要的配套财政改革
5.4.3履行政府应有职能,建设有效政府
附录
1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摘要)
2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
3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整中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
4“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表
名词索引表
后记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作者简介
吴敬琏,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国际管理学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